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珠宝潮流 明星示范

12个男人的黄金十年

日期:2008/12/16 来源:编辑:
文章TAG:

    陈逸鸣 用情感写实

    拜访陈逸鸣先生,是到他在上海新的居所,也是他的画室。上下通透的挑高两层空间是他的工作区域,大幅的画架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摆放,光线除了从一层,也能从二层的窗户照射进来,屋外绿意浓浓,分外惬意。那个下午,陈逸鸣先生与我们谈了很多,他们兄弟俩的绘画,他们在纽约的故事……陈先生谦而有礼,富有中国文人气质,与他交谈,毫无疑问是个令人愉快的经历。

    画的隐喻

    在陈逸鸣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各式女子、某些个不同时代的气息——晚清、民国……生活的碎片安于色彩光影中,有时你觉得那些画可能只说了上半部的故事,它们掀起你的回忆或者是对过去的想象的一角,那些来自父辈甚至你祖辈的描述,却似远也近地慢慢展现在你眼前。画中总有一种施施然的淡淡态度,是喜或嗔或忧,总带着点矜持,有时或是骄傲,但都那么让人欣赏,连那些娇美都是自然的。

    我问陈先生画中那些家什和场景是如何而来,他形容说他近乎是在做一种类似导演的工作。他的画演绎的都是一个个故事片断,交杂着各样的情绪,在有一个构思后,他会花很多时间去找一些合适的场景和道具,有时会需要进行一些后期的布置,会现场拍下照片,做一些速写,陈先生说,这的确是个费力的过程。

    模特无疑是画中的重要角色,陈逸鸣告诉我,他与他的哥哥陈逸飞先生,虽然会研究类似题材,但对模特的喜好却完全不同。相对于陈逸飞先生喜欢的长手长脚,偏于时装模特类的选择,陈逸鸣表示他喜欢比较精致玲珑、传统细腻的女模特。因此他与其兄在画风上也不同。陈逸鸣的画更加细腻,而陈逸飞的则偏于豪放。

    谈到受人们喜爱的怀旧题材时,陈逸鸣先生说:“怀旧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中国的文化如此丰富,不论人的装扮服饰,还是家具和种种生活细节,都是值得记录的东西,而我是以现代的手段——油画,来表达这些旧时的文化和美。”

    “是不是因为油画是能做到记录的最好手段呢?”

    陈先生说:“没错,油画的‘再现’能力很强,它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和细致,对空间和质感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你想表达的对象,这其实是个很过瘾的过程!”

    美国的奋斗

    1981年,在学校教书的平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陈逸鸣“逃”到了美国。那时正值美国的艺术市场非常兴旺,包括亚洲都是繁盛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到达了美国的陈逸鸣,无疑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到了一个恰当的地方。

    陈逸鸣先生坦言,初到时的最大冲击就是“为什么西洋油画可以画得这么好!”看到的大量原作震撼了他,直面画作,颜色、质感方面的当面感知让陈逸鸣深有感触。当时在纽约,有很多画家会在比如格林威治(Greenwich)街头作画,陈逸鸣告诉我那里画一天画能赚很多钱,口袋塞得鼓鼓满满的,乘地铁都要分外小心,比当时在公司里面的工作赚得多多了,由此可见当时纽约艺术气氛之浓厚。

    而在群龙汇聚的纽约,一个来自中国的画家又是怎么打开一片天地的呢?那是1987年的事。那年,他首次在纽约著名的瓦列·芬得莱画廊(WALLY FINDLY)举办赴美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中国福建惠安海滨渔村系列油画,结果获得成功。在与芬得莱画廊合作的三年中,他在美国芝加哥、佛罗里达及法国巴黎的芬得莱画廊举办画展。这些成功的脚印为他带来了一个更长远的合作。1990年他与兄长陈逸飞在纽约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IES)举办兄弟画展,在艺术圈立刻传开这对艺术兄弟的消息,并从此和哈默画廊合作至今。通过与这两个画廊的良好合作,陈逸鸣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承认。此外,他的作品还在纽约林肯中心、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等美国其他画廊展出,又多次在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方举办画展。作品更是已被许多博物馆、企业和个人收藏,可谓收获颇丰。

    新的寻求

    30多年的绘画生涯,陈逸鸣先生一直在摸索着这条写实与唯美相结合的道路,而今,虽然画风早已成熟,但陈逸鸣先生觉得还是有一个关口等待自己去突破。

    近年来,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会走在前面,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去表达某一件事情,而自己的能力怎么去达到这个想法,这就成为了陈逸鸣现下不断追求的事。

    陈逸鸣先生的探求,是一位艺术家境界的体现。当一个艺术家步入暮年,也许会固步自封,不再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但陈逸鸣先生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将自己在艺术上获得新的突破视作自己的梦想,这不正是艺术的能量在他身上的体现吗?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