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价值24亿的“金缕玉衣”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案件所引出的收藏界黑幕,让公众对文物造假、虚假鉴定、产生了极大的疑虑与关注。
案件其中几位权威专家,揣着评估费,隔着玻璃柜,“一起看一看,完了该签字,签完字,吃了顿饭就走了”。这样拙劣而幼稚的把戏,为了私利而违背操守的行为,让所有人为之不齿。案件揭露后,所涉专家忙不迭地表示清白,表示“想不到”,更有甚者“难过的哭了”。
今年“3.15”的时候,有媒体曝光一些拍卖公司的所谓“鉴定师”,收了钱,就按照顾客喜好随意开具鉴定证书,视公信、学术为无物。某知名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曾说:“还没见过鉴定没有报酬的。”此话一出,贻笑大方。
本来鉴定专家花时间,花精力鉴定藏品,收点费用无可厚非,但一旦掉进了钱眼里,眼中只有白花花的银子,指鹿为马、混淆大众,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假。
近几年来和田玉走势良好,价格急剧上涨,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加上让投资和田玉的风险远小于股票投资,投入与楼市相较只有其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这让不少生性谨慎的投资者敢于小试牛刀,甚至尝到了升值的甜头。和田玉价格稳涨不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疆和田玉矿产已经面临枯竭,原料十分稀少,珍贵的原石资源,只掌握在极少数的玉石商、玉雕大师手中。
而市场上,和田玉不仅没有显现出资源稀缺的景象,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和田玉”在市面上流通,这并不是炒作的噱头,而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和田玉虽然不像楼市、股票那样危机重重,但僧多粥少,人多钱少,不少投机分子削尖脑袋想着迅速致富,于是和田玉收藏圈,也在悄然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的旅游景区几乎充斥着赝品和田玉的售卖骗局,一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了网络销售这块肥肉,就连新疆本地的玉石巴扎,也尽是些假皮假料的低级玉石。
年初时,一则名为“翡翠手镯造假过程”的帖子在网络,社会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在此之后,陆续出现了和田玉手镯造假、上色等曝光帖,民众们对曾经购买过的和田玉首饰开始怀疑,并前往鉴定中心再次验证,往往结果令人失望。严重缺乏的辨别知识,让很多人上当吃亏仍难自知。
和田玉市场这方净土让奸商、小贩、骗托、伪专家、无良鉴定中心,搅得乌烟瘴气。以次充好,尔虞我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市场。对于和田玉来说,怀着滔天的利欲心,怀着嫉妒心,贪心,甚至暴躁、轻狂等一切负面的思想,是一种玷污与轻鄙,反之对于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对于心性的破坏。自古玉品与人品向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玩家一旦拥有或佩带美玉,一定要有更稳重的涵养、有更文雅大方的举止谈吐,这是借玉展示自己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