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西汉“金缕玉衣”将亮相南京博物院

日期:2008/09/09 来源:珠宝之家编辑:
文章TAG: 西汉 金缕玉衣 南京 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的技术部门正在对一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预计将于今年11月修复完毕,届时将在南博展出。经整理后发现共有1850块玉片,每片长宽约3-5厘米,玉质参差不齐。由于串连玉片的金丝很多都已遗失,在修复中,他们还需要另购1公斤黄金将玉片串连起来。  

   “这些玉片大部分玉质粗糙,但从残留的金丝可以看出这是一件金缕玉衣,死者身份应该为诸侯王。”早报记者日前从南京博物院获悉,该院的技术部门正在对一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预计将于今年11月修复完毕,届时将在南博展出。  

    据负责这件金缕玉衣修复的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介绍,去年7月拿到这批玉片时几乎辨认不出这是一件金缕玉衣,一堆粗糙的玉片散乱堆在箱子内,不少玉片还有破损的痕迹,部分玉片上残留着金丝。经整理后发现整整一箱共1850片,每片玉片长宽约3-5厘米,玉质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每片玉片都已被定位标号,其头部也已修复完毕,据王金潮介绍,这件金缕玉衣的主人身高约1.75米,是一位男性。由于串连玉片的金丝很多都已遗失,在修复中,他们还需要另购1公斤黄金将玉片串连起来。  

    在被问及这件玉衣的来源以及主人时,王金潮表示,目前就知道是一位太仓企业家从徐州购得后捐赠给了南博,具体出土信息以及到底属于哪位诸侯王则不得而知。 

    “这件金缕玉衣的玉质非常不好,用到好玉的量极少,玉皮玉根比较多。”据王金潮介绍,从两汉到曹魏,丧葬玉衣制度持续了400多年。汉代王侯信奉灵魂不灭,尸体不腐,并坚信玉能防腐。于是,将精美的玉石切成玉片,用金丝、银丝穿连成珍贵的玉衣,包裹着王公贵族的尸体下葬。 

    西汉时期,玉衣缕质使用并不严格,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帝后、诸侯王死后都会穿上金缕玉衣以保自己的遗体千年不腐。由于汉初诸侯王众多,玉被大量、广泛采集,到了西汉末期一度出现了玉荒,一些诸侯王只得用玉根、玉皮这些质地不好的玉片来制作金缕玉衣。  

    王金潮表示,从这件玉衣材质来看,不可能是帝后所用,而自东汉起玉衣缕质的使用等级非常严格,所以推测主人应是西汉末期的一位诸侯王。据了解,此前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以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第二代楚王刘郢两位汉初诸侯王的玉衣,都是采用温润晶莹的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等上好玉料制成,工艺精,设计巧,做工细。  

    由于是随葬用品,且散乱地堆放在一个箱子里,这件拥有1850片玉片的金缕玉衣当然不可能是“祖传”的,那么这件玉衣到底是哪来的呢?南京博物院征集部主任鲁力告诉早报记者,这件金缕玉衣应该是出土于徐州,后被一位太仓企业家购得后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该院院长龚良表示,南博已经向捐赠人颁发了证书,捐赠人本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况及得到这件金缕玉衣的过程,南博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  

    曾修复过5件玉衣、具有丰富玉衣修复经验的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表示,此次修复的这件金缕玉衣是征集部门送来,他并不清楚玉衣的来源,他推测,“凌乱不堪的原因有可能是出土于徐州当地某一个工地,由于怕耽误工期,相关人员并没有及时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导致流落民间,此后又辗转到这位太仓文物收藏爱好者手中。”  

    流传无序引发收藏渠道质疑  

    “我听说了南京博物院征集到一件出土于徐州的金缕玉衣,但我们还不知道它具体出土于徐州哪个区域。”徐州市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告诉早报记者,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境内汉墓众多。上世纪70年代,徐州发掘东汉彭城王2号葬墓,发现了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银缕玉衣,后交给南京博物院修复;1989年因开山采石,徐州又发掘了驮篮山西汉楚王后墓;1995年发掘了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1996年发掘火山刘和墓,出土了银缕玉衣。  

    李银德表示,虽然徐州地区汉墓比较多,但自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规格最高的金缕玉衣后,再也没有发现金缕玉衣。当他得知南京博物院征集到的这件玉衣是散乱堆放在箱子内后第一直觉便是——被盗墓的可能性很大,“由于这里汉墓较多,文物被盗很常见,盗墓者盗得文物后很可能会转手卖掉,导致国宝流落民间”。  

    据李银德透露,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征集到的文物名义上是捐赠的,但实际是如何操作的并不好说,“只要博物馆有经济实力就可以买到,但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博物馆经费有限,因此一般的国宝级文物也买不起。”  

    “盗墓者盗得文物后便会转手获利,那么除了感兴趣的收购者,私人博物馆也是让文物转手的去向之一。”李银德透露,除此之外,一些私人创建的博物馆内所收藏的文物来路也不明,不排除是从盗墓者手中购得。  

    流入博物馆的文物到底来自何方?西方不少事例显示:富有的收藏家和博物馆乐意出高价收购,使得盗墓以及文物走私十分猖獗。英国一项针对546件博物馆藏古董的研究表明,82%的藏品来源可疑。  

    盗墓贼对古文化遗址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毁坏,因为他们的盗墓行为抢走的不仅是价值连城的古代艺术品,更使得人们无从了解遗址代表时代的全貌。正如考古学家希平戴尔所说:“这对人类来说,是巨大的知识损失,因为许多考古学信息需要了解的不是文物本身,而是文物的出土地址。”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正规的博物馆是不可能收下来路不明的文物的,但如果真的征集到了来路不明的文物,“就根据相关法规依法处理”。记者查阅了《文物法》等相关条文,发现并未对博物馆征集文物时作出规范。  

    于1986年11月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十五届全体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职业道德准则”中提到:“博物馆应认识到市场与源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常将物品拿到商品市场倒卖的破坏性,并须认识到以任何方式,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支持此类非法交易市场都是极不道德的。”  

    专家意见  

    合法占有的文物捐给博物馆是好事  

    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地面保护副处长束有春认为,博物馆接受捐赠时需要提供几个要素,首先就要弄清所捐赠文物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次捐赠者需要向博物馆提供自己的信息,以便为文物留存档案资料。  

    “我们馆征集文物主要看文物本身的真假,如果是真的,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征集。”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指出,国家的文物进入博物馆要比流出海外或被不法分子获取要好得多。  

    上海市现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锋同时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告诉早报记者,通过买卖或者其他渠道获得的文物,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属于合法占有,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认定文物所有者是通过走私、盗取、参与非法手段获取的;另外,捐赠人对外公布了自己持有这件文物,并捐献给博物馆,我们还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
关于我们 | 公司新闻 | 联系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版权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人才招聘
珠宝之家网 粤ICP备2020113497号
Copyright © 2011 525z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5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