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饰品热有双重诱因,“保值引发关注”只是原因之一,而“款式丰富,工艺精良”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王立新谈到了三个“不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对行业而言,黄金热是好事,也是机会。希望业者不要在热浪中迷失,要一如既往地改进款式和工艺,将黄金首饰制作得更精美。”
一段时间以来,“黄金热”已成为市场共识。在老百姓的黄金购买潮中,投资类黄金产品和黄金首饰双受益。在市场的热浪面前,很多业者陷入反思,市场有没有过热,存不存在隐忧?总有一天,潮水会归于平静。到时,行业会如何走,企业该怎么做?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世界黄金协会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立新。他分析了黄金热因素(尤其是黄金饰品热)诞生的原因,认为:“保值、增值不是黄金饰品热的唯一诱因。因为行业坚持创新、长期投入,才真正把握住了潮流中的机会。”
翻开世界黄金协会的《2009年第二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我们看到,中国内地的“黄金热”已经是一个被数字具体化了的事实。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9%;按美元价值计算,下降了6%,降至213亿美元。与之相反,中国的黄金市场却表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2009年第二季度,大中华区黄金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净零售投资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5%,金饰需求增长了4%。报告指出,这些增长都源于中国内地需求的持续旺盛,抵消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需求的疲软,其中,中国内地第二季度的金饰需求同比增长了6%。
这组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内地是一片“黄金炙热”的土地。无论是投资类黄金产品还是黄金首饰,热潮现象均有体现。王立新指出,在两大领域,消费增长的绝对值都很大。“因为基数不同,所以增加的百分比不同。在内地,首饰市场比投资市场成熟,市场规模更大。”
他认为,金融危机使黄金安全、保值、增值功能凸显是诱发“黄金投资产品热”和“黄金饰品热”的共同原因之一。“保值是黄金的传统功能。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黄金的这一特殊功能再次被证明,保值观被强化。与以往相比,人们向黄金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但他更强调,饰品热有双重诱因,“保值引发关注”只是原因之一。“款式丰富,工艺精良”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关注黄金后,人们来到了零售终端,看到了款式新颖、工艺精美的首饰。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后,消费者进一步确定了购买行为。”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业者。这些年来,行业一直在协会的帮助下,共同推广“唯有金”,生产“纯金精品”。为创新产品,改进工艺,加强宣传,业者做了大量投入。这一切努力,使“吸引众人眼球”,变成了实际的购买行为。
采访的最后,王立新扼要地谈到了三个“不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对行业而言,黄金热是好事,也是机会。希望业者不要在热浪中迷失,必须一如既往地改进款式和工艺,将黄金首饰制作得更精美。”
顾客不是非理性消费
“黄金没有‘过热’,顾客没有非理性消费。”王立新认为,面对黄金饰品,中国内地的消费者非常成熟。人们的购买行为建立在佩戴的基础需求之上。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黄金饰品抢购风。当时,人们尚未走出物资供应紧缺的时代,乍看到黄金首饰,有些无所适从。而今,两轮黄金热中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在,顾客早已经过商品大潮的洗礼,越来越理智。“首先,金首饰的佩戴理由充分。其次,款式足够吸引顾客。满足这两个条件后,还能保值,消费者就更容易被黄金饰品所打动。”
关注金价不是理念的倒退
有业者担心,消费者对黄金价格的关注,不利于黄金首饰的长期发展。这些年来,行业一直引导消费者关注款式和工艺,而不应过度关注黄金单价。他们认为,黄金热中的舆论氛围在关心金价的起伏涨跌,让人们极端的以金价作为是否购买的决定因素,这与行业长期以来所倡导的黄金饰品应强化款式设计、工艺,以及文化等附加值的理念背道而驰。这是一种理念的倒退。
王立新认为,关注黄金价格并不是理念的倒退。黄金原料价格波动,是与生俱来的金融属性,是黄金首饰不能逃避的特质和优势。“在欧洲,黄金产品以18K金为主。但在中国内地,含金量在99.5%以上的千足金饰品是绝对主流黄金首饰。”
这点也正是能保持中国金饰需求在金价上升时还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中国的黄金首饰离不开黄金的金融属性。
他说:“保值是黄金本身的优势,不用避讳。事实上,老百姓越觉得黄金保值,黄金越好卖。”
金融属性不是饰品热的长久动力
王立新指出,虽然黄金饰品的销售在黄金热中受益,但金融属性不是促进首饰业发展的长久动力。“黄金饰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改进款式和工艺是立足的根本。”
这为业者敲响了警钟,在搭乘热销快车的同时,业者要一如既往地保证产品的成色,坚持投入,让黄金首饰变得更加精美,更加打动消费者的心。王立新说:“顾客一旦被伤害,被欺骗,就很难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