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设计之中国味
日期:2008/04/02 来源:编辑:
文章TAG:
这股“中国风”一直持续下来,2007年年底,第五届珠宝首饰设计大赛仍以“东方韵味”为题征集作品。一等奖《锦绣》就是将国花牡丹设计为项饰,其他作品也充斥着如意、鸳鸯、莲花、梅花等等,比如钻石组的“莲语心愿”,制作了多层次的莲花,并用微镶技术在莲花的花瓣上镶了近500颗钻石,完全是手工制作。
而且,经过多年演绎,中国元素的设计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具象的简单复制上,过去的设计更多只是将传统图案照搬,比如直接将葫芦形状设计为吊坠而不经过任何抽象处理,如此简单的照搬很难传递文化内涵。
其实,设计中的文化元素早已跨越了国界。不难在国外大牌的设计中找到中国的龙与凤,发现埃及的圣甲虫和象形文字以及来自伊朗的琥珀,不过它们都经过了演化,比如用一根不锈钢的金属线串起来,或者用K金包边镶嵌起来,设计包装之后令人有崭新的感受。中国的十二生肖在国外也很受追捧,有以十二生肖卡通形象设计出的K金吊坠,被欧美人视为护身符。
这些被抽象与演化的中国元素才更时尚,也更全球化。如第五届大赛的作品《名门之秀》,借鉴了古代大家闺秀的衣领,由“对襟”抽象出一款手镯,表达含蓄又准确。
珠宝设计大师纪尧·布罗夏德曾说:“我要通过现代奢华的珠宝设计来捕捉中国五千年艺术和文化的神韵与精髓。” 国外的设计师如此,会督促国内的珠宝设计师将中国的原创设计做得更出“味”。
十几年来,从父辈到今天的廖创宾,经营潮宏基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怎样做出产品,而是怎样做企业。生意已让父亲做得很娴熟了,而做企业,是廖创宾给自己提出的挑战,带有刺激和激情的挑战,为企业起一个名字简单,但是让这个名字传播开,尤其是作为一个珠宝的符号传播开来,廖创宾着实下了一番苦心。
在珠宝行业,一谈到廖创宾,许多同行都认为他是“狂人”、“疯子”,因为他的许多决策和改革动作,在当时来讲都是其他人不可理喻的,比如潮宏基率先在国内商场开出专门店的店中店;潮宏基超前使用了世界最昂贵的SAP的ERP软件系统;在一年中可以大胆地进行2~3次翻天覆地的组织架构调整;在国内业界普遍以款式抄袭为主的时候,在珠宝产业普遍以西化款式为主的环境下,率先提出东方原创珠宝的号召,举办了首届、第二届、第四届的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奖赛……这些都潮宏基决策者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气魄,诠释了潮宏基独特的文化和人才的整合实力,潮宏基在实现顾客的期待与品牌发展道路上实现着一次又一次成果的完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