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
网购常夸大其词水钻说成钻石
公司职员刘云菲为参加公司的晚会,花500多元从淘宝买了一串“金发晶”手链。送货上门后,刘云菲没要发票,只留了一张收据。
戴了一个月后,手链先是颜色脱落,像生锈了一样,斑斑点点。最后整个手链颜色都变了,无法再配戴。她把产品拿到检测部门检测后被告知,该手链是玻璃制品而非水晶制品。
内幕:网购取证难维权更难
记者登录一些购物网站看到,珠宝玉石首饰已被当成节日“人气”商品重点推荐。然而,目前网上销售的首饰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取证难就是维权时主要遇到的问题。消费者都不懂得将网上购物宣传节目保留下来,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维权。
据了解,所谓的“金发晶”、“红兔毛”、“绿幽灵”等水晶商品,其实是掺有杂质的水晶,贵重的水晶应该纯净无杂质。而碧玺其实就是电气石,分很多种价差,其中纯红色透明度高的产品才是上品,但商家不分等级将所有产品都炒到惊人的高价。此外,一些网站将人工祖母绿、人工琥珀、化学处理的翡翠等当成天然产品卖的不法行为也屡屡出现,有的把养殖珍珠当成天然珍珠,甚至一些低档的“水钻”即锆石,也宣称成钻石来出售。
案例5
镀钯白银、白色K金当成“白金”卖
日前,在外企工作的萧灵灵来到深圳一家珠宝店,表示想买“白金”项链。售货员指着其中一节专柜的货品说,这些就是“白金”产品。经过挑选,萧灵灵购买了一款标注为“白色K金”的产品,价值6980元。
回去后,有朋友告诉她,其实“白色K金”和“白金”是两个概念的东西,价格相差几倍。被弄得一头雾水的萧灵灵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手中的产品根本不值6980元这个价钱。
内幕:白色金属都乱称白金
一般黄金饰品中都含有不同比例的其他物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制品必须标明其成色,即含金量,但不得使用“千足纯金”、“纯金”以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24K金”等不规范的标注方法。但在黄金饰品市场上,类似“纯金”、“24K金”这样的虚假标注行为仍不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不法商家看到大多消费者偏好铂金饰品的特点,便借消费者辨别知识欠缺之机,从原料市场专门低价购进那些掺有铱等成色不足的铂金,然后加工成所谓的“纯铂金”首饰蒙骗消费者。同时,也有商家将钯金pd950标为“纯白金”,将表面镀钯的白银或黄金标为“白金”,将K白金标为“白金”等。
根据国家贵金属首饰标准,只有铂金才可称为白金。不是所有白色的贵金属都可被称作“白金”。在市场上众多白色金属中,铂金(白金)与白色K金因颜色相近极易混淆,然而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白色K金,主要成分是黄金,由于加入其他金属后呈现出白色。
案例6
“人造美女”迷人眼,骗你没商量
去年9月,郭子铭在古玩市场上看上一颗红宝石戒面,并以2880元买了下来。可是,拿到检测机构检测却让人大吃一惊,该宝石竟然是合成立方氧化锆,价格与天然红宝石相差悬殊。
内幕:电视购物常常被宰
在目前的珠宝市场上,将合成祖母绿当作天然祖母绿出售、合成碳硅石冒充天然钻石、把石榴石标为红宝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将杂质白钻当成黄钻石销售,或采用高温成型工艺将白色钻石“染”成蓝色钻石,这些也都是圈内“不能说的秘密”。
因此,消费者要对一些专业用语有所了解,如许多合成祖母绿首饰标注的名称多为“澳洲祖母绿”、“综合祖母绿”等;还有的将人工钻石称为“苏联钻”、“宝光钻”、“俄罗斯钻”。此外,一定要在发票上注明珠宝玉石的真实名称、材料名称、成色质地等内容,并索要相关鉴定证书。
案例7
钻石脱落丢失谁该担责?
5个月前,张女士夫妇在天河一家珠宝店花了近万元购买一枚钻戒,但佩戴4个多月后,戒指上的钻石便脱落丢失。之后,张女士回到当日购买钻戒的门店,要求更换一枚同样款式的戒指,但遭到店员的拒绝。
店员告诉她,戒指钻石脱落因为佩戴和养护不当造成,与钻戒质量无关。而且张女士购买的钻戒已超过店规所规定的3个月保修期,所以维修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内幕:“三包”售后形同虚设
在珠宝首饰消费热日渐兴起的今天,遇到像张女士一样尴尬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发现,许多珠宝店都依据自己公司的规定来做售后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唯一相同点是“只售不退”、“换大不换小”的“行规”。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店可凭购物小票得到终身免费维修服务,但维修周期都比较长,一般都在2~3个月左右。而规模小的珠宝店一般规定保修期3个月,逾期就需要付维修手工费,低则几十元,高则两三百元。
业内资深人士周先生认为,金银珠宝是特殊的穿戴类商品,出现损坏后,很难判定是消费者的人为过失所致,还是其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目前国家只有贵金属含量和钻石标准,因此首饰鉴定只是对钻石成分、贵金属含量和等级等进行鉴定;至于钻石为何脱落、项链为何断裂等工艺问题还无法判定,而消费者的投诉基本集中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