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是一种时尚装饰物,领袖时尚有数千年历史,佩戴珠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然而珠宝文化形成时尚,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人类由生存至生活;而后由生居到装饰、佩饰,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而发展过来的。为了研究珠宝文化的时尚,我们先应从研究珠宝文化的温床和确立文化的载体入手,以求更好的发展和规范珠宝文化市场,使其成为不衰的文化时尚。
一 石皿文化
人类曾经历过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最先了解石器,是为了生存和自卫,因石器工具的产生,人类开始利用这种简陋而又粗造的石器工具为改善生活环境服务,在地下星空中,仍保存着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为我们研究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青海积石山,是上古时期,炎黄民族建立的最早的采石场之一,盪人用所采的大石制盘,小石制锅,因盪人以石制皿,故而石制器皿曰:“盪”。《地谱》曰:“古有盪侯国。”盪侯即是上古时期专管制皿的诸侯。石盘又称“磨盘”,南北皆常见物,但石锅今已多不见,只有云藏山区仍保存着远古石皿文化,可见到制石锅为业者。
炎黄时期,居住在中原的砀民,发现了一种纹石,可以制器,因而大量开采,所开采的纹石山,被称为“砀山“,今河南芒砀山与安徽砀山,即是两座纹石采石场。春秋时期,这两座采石场隶属于宋国,宋偃王亡国后,两座采石山被魏国与楚国分割占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砀山采石场归国家所有,秦始皇为纪念砀人创立的“砀石文化”,于公元前225年,将开封、许县、永城、曹县、嘉祥、亳州、砀山县与商丘合组为”砀郡“,并将郡所设置在宋国古都商丘,为砀人创造的砀石文化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刘邦起义反秦,被楚王封为砀君,刘邦称帝后,砀人避其讳,改称为“锡人”,(古时锡读阳音)南迁交趾,后融入百越文化之中。随着百越民族的迁徙步伐,锡人进入云藏山区,因而砀人发明的石制器皿,在其后裔锡人的弘扬下则一度在南方山区得到发展,至今云藏山区仍保留着传统的远古石皿文化信息,而云南的珠宝文化亦因而领袖全国。
二 石居文化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先后到来,帝鸿氏时代,居住在西北的宕人发明了一种凿石工具“铴”,宕人用铴凿石为室,史称“石穴”建筑文化,随着民族迁徙的步伐,东迁幽陵(今北京)的宕人玄鸟部在石崖上凿洞而居,史称“崖居”或“半居窖”建筑文化;向青藏高原迁徙的宕人唐旄羌部则凿石磊居,史称“雕楼”式建筑文化,因宕人发明以石为建筑材料,世称其为“宕户”。《正字通》释曰:“宕一曰洞室,过今言放宕也,与荡、惕通,陕西化外,又采石工谓宕户。”
帝喾时,封宕王盘瓠为江南王,盘瓠是制盘巧匠,因盘形如太阳,所以南蛮族尊其为“太阳神”,每至祭祖、丰收佳节,南蛮族就会团围磨盘祭拜,庆祝丰收。盘瓠将宕居文化传入江南山岳之区,在湖南、广西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宕人的宕居遗址。而青藏高原雕楼式建筑艺术,至今兴盛不衰,使宕人古建筑艺术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尧舜时代,灵恝部宕人居住在陕北米脂县汤河(今延水河)之畔,宕人在汤河岸边的上申山上凿石室而居。《西山经》证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户……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当户鸟即宕人之图腾,灵恝因是宕人之王,故又曰:“窫窳”,即穴居之王;而恝、窫二字则与凿字同义通用。
大禹时代,延人占据汤水后,宕人南下至陕西户县,被称为“有户氏”,因有户氏反对夏后氏启政权,而爆发了“户夏之战”,有户氏战败,西迁至甘肃宕昌地区,融入羌族部落集团,史称其为“宕昌羌”,因此,天荡山,又称“天宕山”;另有一部南迁浙江燕宕山,明代燕宕山改为燕荡山。北周时,宕羌王归附,北周将宕昌之地划为“宕州”,即宕人所居之州也,为宕居文化彪名于史树立了一块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