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聪明寻宝,预知行情

万宝龙08年第四季度销售下滑12%

日期:2009/02/20 来源:编辑:
文章TAG:

    即使在当下罕见的大衰退中,消费者追求质量的热情也没有减退,那些全球著名品牌的商品需求从而有了刚性。换句话说,消费者从来没有因衰退,就在奢侈品质量标准上让步。

    那么,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中,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零售状况如何?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奢侈品也无完卵

    2008年12月,法国香奈尔公司宣布裁员200人。全球盈利最强的奢侈品公司、瑞士历峰集团在2009年1月宣布,旗下奢侈品牌,如卡迪亚和万宝龙,2008年第四季度销售下滑12%。

    根据统计,2008年下半年,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美国销售额(算上珠宝市场)总共下滑了34.5%。但加拿大的奢侈品零售比预期要好,而且奢侈品零售商已经觉察到了市场底部。

    “自2007年12月后,奢侈品市场就举步维艰。”奢侈品男装巨头、拉里罗森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利·罗森说,“但也没出现像媒体说的那种灾难。”

    也就是说,奢侈品除在中国仍然畅销外,其他地方的奢侈品市场都在倒退,所有奢侈品厂商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扩张,已经陷于停顿状态。

    但是,奢侈品市场的衰退最晚被大家意识到。直到2008年夏天,奢侈品零售商和经济学家们还对该市场的未来充满乐观期待。我们看到,过去10多年来,奢侈品零售量一直在迅猛增加。据总部设在英国的市场调研机构LedburyResearch数据,单过去两年就取得了11%的增长。

    危机中的奢侈品危机

    “大家最初认为,在危机中,奢侈品零售不会如商品一样受到影响。”瓦尔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弗兰克·庞斯这样解释说,“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言论。毕竟,在过去多次危机中,奢侈品都没有受过多大影响,当时也看不到会受多大影响的迹象。”历史数据也表明,奢侈品行业在每次经济低迷中都取得了增长,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也莫不如此。

    但在本次危机中,“奢侈品零售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他们都没有心理准备。”庞斯教授说。“当你预料到未来需求变化时,危机就可能安然度过,就害怕当需求变化突然超出你的预期,就像去年秋天一样。”拉里罗森说。对奢侈品行业及其供应商来说,秋季是这个市场一年中稳定的季节。

    他坚信:“人们对奢侈品品质的要求更新得越来越快,人们总是不断要求更好。两三年前,是市场向好的几年,但如今还拿当时需求标准,可能已经一文不值。”

    奢侈品市场营销专家认为,奢侈品零售近年来急剧增长,部分原因是对奢侈品热衷的消费者数量有了戏剧性增长。这些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是出于想象,而不是从其内在价值和鉴赏角度出发。“他们不重视品牌,而偏重自己的想法,而一旦像其他热衷者一样开始亏钱时,他们会第一个离开这个市场,再要他们回来,就会需要很长时间了。”

    危机应对策略

    毫无疑问,当前奢侈品零售商状况并不理想,毕竟其需求是建立在高价格基础上的,也正因为此,降价促销并不现实。这对品牌本身毫无贡献,最多只是为了应付短期经济衰退的境况。

    如果你是一个热衷奢侈品市场的投资者,现在就会思考:整个奢侈品零售行业中,哪个领域可以安渡危机,还能在市场转好时处于有利竞争地位?回答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理解差异化,这个行业有很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客户。

    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席格尔商学院营销学教授雷兰德·皮特认为,并非所有奢侈品受危机影响程度都是相同的。比如,可以作为投资以及收藏鉴赏之用的奢侈品市场,仍然表现突出。

    那些热衷一时的消费者则变化无常。如果你向他们销售奢侈品,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一家波尔多酒那样的初级竞争者。如果你是波尔多酒,竞争者就可能是古琦手表或路易威登皮包。这些消费者并不是冲着产品内在特性来的,买它只因为对产品印象不错。

    所以对奢侈品零售商来说,当下最好的策略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专注于忠诚的客户,比如有鉴赏需求的人群。皮特说,“这个时候收缩交易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奢侈品牌有这样成功的案例。”

    历史上还有反面例证的惨重教训。比如,哈利·罗森公司在1991年经济衰退时,选择引进更廉价服装来应对危机中的需求变化。哈利·罗森说,“可现实情况是,客户习惯了我们产品质量和特点后,并不愿意寻找便宜的替代产品。也许,客户会缩减开支,买得比较少,但绝对不会因此就降低质量。”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教授尼拉吉·达瓦尔说,“最好的战略是向正在购买的客户销售更多产品,而不是试图吸引新买家,更不必说打折扣来吸引顾客了。”奢侈品零售商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采取折扣策略来清理存货,实际上冒了很大风险。

    有钱人永远都存在,奢侈品市场也因此不会消失。在货币和信贷市场恢复之后,受益的只能是那些坚持自己质量和特色,削减成本而不损害自己品牌质量,并关注自己核心消费人群的厂商。在形势转好后,他们更有希望获得额外嘉奖——获得那些“印象派”消费者的青睐。这也许是有钱人对财富的真正理解。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