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聪明寻宝,预知行情

沈阳城珠宝销售再次遇冷

日期:2009/02/09 来源:编辑:
文章TAG:

    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珠宝交易中心内冷清异常,除一、二楼目前仅有的七八家店铺依然在营业之外,其余的数家店铺早已关门,这使得汪先生有了时间喝功夫茶,做了8年珠宝生意的汪先生也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另谋生路了。沈城珠宝销售再次遇冷,究其根本,除了“上游”供货商施加给经销商的巨大压力之外,更多的还是消费者攥紧了自己的“荷包”,或更倾向于购买黄金等具有保值甚至增值空间的“硬通货”。

    销售遇冷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沈阳中街步行街西侧的“黄金、珠宝”一条街,随意走进一间店铺,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记者挑选饰品。宽敞的店内,寥寥可数的顾客均把目光锁定在黄金类商品上;而店内的钻石、玉器等珠宝类商品则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场面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使春节前后也没见好转。”工作人员说,虽说人们向来对黄金商品有着强烈的购买欲,但珠宝商品如此遇冷她也是首次遇见。“往年,尤其春节前后,珠宝类商品因为可以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一定会受到青睐。”但从去年中期直到现在,却一直未见好转,今年春节销售量同比下滑超过90%。

    在另一间大型黄金、珠宝店内,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根据该店的统计,往年春节前后该店珠宝类商品平均日进款额能达10万元左右,而现在却只有万余元。

    风光不再

    在珠宝交易中心内,记者见到今年35岁的深圳人汪先生。从记者进入汪先生5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开始,一个小时内,除了偶尔可以接到二级代理商打来的电话之外,没有一名顾客光临。汪先生2000年入行,因为脑子活、家底厚,加之市场行情始终看涨,极短时间内他便取得成功。2006年,他看准北方市场潜力,“之所以选择沈阳,是因为我们打算进军东北市场。”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所经营的品牌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他也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去年5月份过后他就感觉到销售额与日递减的压力。他说,珠宝销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先款后货,而且概不退换。虽然拿货价通常只有销售价的2折左右,但是对于高价位的珠宝类奢侈品来说,珠宝类的货款也不是什么人都承受得了的。销售量下滑就导致资金链紧绷,“以千万元左右的珠宝生意讲,周转资金至少要两三百万。”谁也无法保证哪类或者是哪个饰品销量好,所以“大量压货”就成了头等忌讳的事儿。

    同时,来自“上游”供货商的压力也不可小觑。汪先生说,玉石类商品在年前迎来了价格的乱战,而“上游”价格混乱,也导致销售商不敢盲目进货,“去年就因没有看准行市,我在高位买进400万元的货,结果货到后,原材料的价格就降了,我立刻赔了50多万元。”因为汪先生是代理商,厂家对他的销售额度也有明确要求,“合同签了,完不成任务就要收取违约金,而且年底的返点也没有。”种种重压已经让汪先生“喘不上气”。

    等待辉煌

    “我之所以要从事这个行业,也正是由于人们对珠宝的需求,而珠宝生意巨大的利润也足以吊起任何人的胃口,我不会选择离市。”同样有着近10年珠宝销售经历的刘先生认为,虽然目前珠宝类奢侈消费品销售进入了低潮,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他说,沈阳作为东北三省的经济中心,具备着足够的消费人群。而且,珠宝类产品也具有特殊性,“奢侈品就是奢侈品,无论进货价多么低,也绝非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真正的大经销商是可以抵御暂时的销售低谷的。”

    刘先生分析,珠宝的巨大利润空间的确吸引了一批人盲目入市,其中一部分人属于一夜暴富,并未深谙其中规律,有的甚至想以小搏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是很难做得起这个生意的。”所以,刘先生认为真正的“强者”一定会笑到最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珠宝业必将再次受到消费者青睐。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