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的收藏品市场,也许最吸引大众眼球的、民众参与其中最多的当属奥运藏品了。回眸近年的藏品市场,与奥运相关的纪念币、首日封、邮戳、车票、特刊、门票、瓷器等都迅速点燃人们的收藏热情。就连奥组委工作人员的工作证、志愿者的证件等原本不是为收藏而存在的物件,也成了热门藏品。
与奥运链接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一位特许经销商直言:“我们开发的是水立方品牌,相关商品已开发出100多种有:模型、手表、泳衣、T恤、金属挂链、手机、U盘、纪念茅台酒……”
“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这一商品的开发,就可见相关藏品门类之多。
奥运藏品引爆收藏热情
今年这届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激发了人们对奥运收藏的热情。早在奥运会开幕前期,与之有关的藏品就开始走红。按照国际惯例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开始分三年发行奥运金银纪念币,该组纪念币一经面市备受热捧,其中第一组的市场价格曾经翻番。
对于奥运藏品的热炒最火的,当数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600万枚10元面值的奥运纪念钞了。发行当日不少市民彻夜排队,该币上市当日在藏品市场上就翻了45倍,目前已经飙升到180倍左右,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2008奥运载入历史史册,相关人士调查了一些收藏品市场的现状,发现目前市场该类藏品开始回归理性,真正的藏者在等待泡沫的消失,一些炒家发现:在前段的“热炒”中居然没有赚到钱;而制造奥运特许商品和收藏品的上游产业,则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奥运”这个金字招牌还在继续闪出金光。
在泡沫消失后藏家究竟该怎样选择藏品?
有数字表明:今年,国民参与奥运收藏的热情极高,不少人是因为奥运会才介入收藏领域的,其中不乏学生。对于初涉其中的人,面对如此繁多、制作精美的奥运藏品,选什么?怎样选?
业内人士称:收藏注重的是藏品的文物性、艺术性和文献史料性。一个物件只要具备其中一性就有了收藏价值。搞收藏要注意细节,如果摊子摊得太大,就会花费过多的精力且不容易收藏齐全。在选择门类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财力给藏品定位,有选择、有步骤地收藏。以收藏奥运会门票为例:你可以纵向收藏开幕式的门票:除了收藏本届的,还可寻找前几届的,并将今后几届的门票也收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系列;也可以横向收藏,将本届各类门票尽可能收全,尤其是一些有中国运动员参加比赛或决赛的门票。
不能只追求藏品上是否有“五环标志”要用心搞奥运收藏
有人说,收藏奥运精神是最高层次的收藏,它能直接体现奥运精神。有些藏品是不易得到的,比如那些由名人传递过的,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火炬,如第一棒登顶珠峰的火炬;最终夺得冠军的运动员掷出的铁饼等,这部分最直接承载奥运文化的物品,收藏价值往往易被忽略,甚至一直都没被人们当作收藏品来看待,也不易得到。
有些是在奥运会期间自然产生的藏品。比如奥组委工作人员的工作证、志愿者的证件、记者证、奥运场馆的指示牌等。
有相关报道:不久前,在一个收藏类电视节目中,曾出现了当年北京申办奥运时的相关文件和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印量少,而且制作精美,被有心人收藏下来。在节目中的估价达3万元。不过,这类具有奥运史料价值的藏品往往被大部分收藏者忽略,很多奥运后都被处理掉了。但是,它们客观地见证了一届奥运会的举办过程,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就看你有没有收藏意识了。
有藏者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升值潜力大的品种
怎样选择藏品才能“一箭双雕”,既收藏又增值?
邮币卡、徽章等大众藏品中不少具有收藏价值,尤其是那些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邮资票品,因为这种发行模式是典型的国家行为,而非商业化极浓的公司行为,“物以稀为贵”国家发行的相关收藏品是有数量限制的,而老百姓买到手的藏品一般也不会拿出来卖,这就造成了流通中的短缺。因此,那些发行量小的,应当成为首选。但是这也不能确保其投资价值就一定高,因为这有介入时机、介入价格的问题。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藏品没有变现渠道,除了收藏外,找准变现的渠道和时机也同样重要。
对于那些商业化极浓的公司推出的金银章、金银盘、金银砖、金银条等藏品,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不要盲目在高位买进。
有关专家提醒:奥运收藏应该是文化收藏,作为一名藏者如果仅仅是单纯为了投资购买奥运纪念品,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