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器行业的“拔丝作”,就是专拉细金丝的工种。把黄金拉成细丝之后,然后再以之编成各种首饰器皿等,这是黄金制成的最精美的工艺品,其价值之贵重,不在于黄金本身,而在于它具有精细的工艺技巧。如最著名的十三陵定陵出土的万历帝朱翊钧的“翼善冠”及皇后的凤冠,都是这样制成的,明代这种金丝编制工艺十分发达,《天水冰山录》中记严嵩被抄家的金器中有大量金丝制品,一种叫“摺丝”、一种叫“累丝”。如“金厢玉累丝佛塔首饰”、“金厢摺丝五凤首饰”、“金累丝灯笼耳环”、“金摺丝桃花簪”等。《红梦楼》第七十三回迎春奶妈偷拿的“攒珠累金凤”,也是这种金丝手饰。“虾须镯”,也是这样用金丝编成的。《天水冰山录》中也有“金累丝嵌珠镯二件、共重七两”,“金摺丝镯八件、共重一十四两一钱”的记载。读者要注意平儿说的“倒是这颗珠子重了”,虾须镯上怎么会有珠子呢?是镶嵌在上面的吗?不是的,这颗珠子是活动的。当年装饰造型,习惯用一种“二龙戏珠”的图式。如第三回中写宝玉的装饰,有“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就是用这个装饰造型。“虾须镯”平儿没有说明它的样子,但说明它的珠子的贵重,这是因为它的样子在当时本是生活常见的。不是故意不说,而是想不到说,无须说,实际就是“二龙戏珠”的。北京过去大金店,如三阳、天宝、开泰等,高手艺人,都会作“二龙戏珠”镯子、“二龙戏珠”戒指。都是用极细的金丝编成两条龙,龙头互相衔在一起,中间一颗珠子,是活动的,镯子一摇会动,极为精美。金丝都是一样的,只是编工有粗有细,珠子有大有小,编成镯子的,因为要把极细的金丝,编成相当粗的两条龙,蟠曲一起,成为环状,编工就十分复杂,精细。戒指因为小,用有限的金丝就可以编成一个大体上象两条龙的东西,蟠在一起。珠子是编在两条龙张开的嘴中的,拿不出来。珠子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在五六十年前,一个一般的“二龙戏珠”戒指,金子论重量不到一钱,珠子比小米粒要小,材料价值是很有限的。但当时这一个戒指,要卖一两黄金的价钱,可见其工艺的代价是多么珍贵了。戒指尚且如此,镯子就更不用说了。
平儿的珠子重,是什么珠子呢?自然是“珍珠”。我国一向“珠玉”并称,从古就珍视珠子。珍珠是越大越珍贵,越圆越珍贵。为什么平儿不说大小而说重呢?因为一般作为药用珍珠,碾珠粉的珍珠是用重量计算的,因之珍珠也是以重量分等级的。所以越重越珍贵了。清代最讲究大珍珠,认为是无价之宝。清代礼服花翎顶戴,次高级王公勋爵戴红宝石顶子,皇帝则戴东珠子。《清宫词》所谓:“亲拣东珠缀宝冠”,就是指此。所谓“东珠”,是出产在东三省混同江、黑龙江等处的珍珠。其中以出自混同江、乌拉宁古塔河中的最好,匀圆莹洁,最大可到桂元大。清代规定:东珠子也象貂皮、人参一样,列为统制品。采珠为打牲乌拉、包衣食粮人。几个人为一组,叫作“珠轩”,四月间泛舟下江采珠,至八月间结束,采取的珠子交官,由官发价。最早三十三组“珠轩”,一年贡珠五百二十八粒。乾隆时,增至四十二“珠轩”,贡珠六百七十二粒。后又增十二“轩”,贡珠一百九十二粒。采珠人交官剩下的便以之出卖,即商品珠,自然采珠时,还是小珠多,大珠少。西清《黑龙江外记》云:
东珠产吉林河中,岁有珠户采取入贡。而珠户亦时至黑龙江,嫩江一带泅采……珠户皆旗人,世居吉林境内布特海乌拉城,俗称打牲乌喇。
于此亦可见那时东珠的采取情况。珍珠如果有黄豆大小,又很圆,就十分珍贵。“虾须镯”二龙所含的珠子,依造型大小估计,大约也是莲子大小吧。可能象后面故事中所写凤姐累丝项圈的莲子大小珍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