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总结2007年的翡翠市场

日期:2008/04/10 来源:编辑:
文章TAG:
总结2007年的翡翠市场,不能不先说到翡翠原料拍卖。每年在缅甸首都仰光由政府组织的原料拍卖,业内惯称为“公盘”。以前,一次公盘拍卖的总成交额,大概是几千万人民币,而近几年每次公盘的总成交额不断升高,达到了2007年的二十亿,创下了历史的最高纪录。而行家们聊起来,却总是感叹现在的原料,没有前几年的精彩,真正的好料很少。好料少了,而拍卖总成交价却不断创新高,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原料的价格在一路攀升。

行家们聊起原料价格,都会说“我们现在很疯狂,以前看一百万的原料,现在没出到两百万,根本没有机会。”在2007年11月的缅甸公盘上,几个行家合伙买料,对一份料左思右想,有的行家认为最多七、八百万,再高就要赔钱了,有的认为不能超过六百万。由于原料拍卖是在完全不知别人竞投额的情况下竞标,行家只能一下投出自己能接受的最高额,而没有先低后高慢慢追加的机会。这几位行家要合伙买货,必须对所出的竞投额达成一致,因此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投六百万还是八百万,如果挣了钱,一下就相差了两百万的利润,如果赔了钱,也是亏损相差两百万,确实很难下决心。到这份料拍卖时,大家一看竞投人很多,还有很多人不停地往上交竞投书,这时不再有争论,“填一千万吧,要不然我看没机会”, “一千万可能还不够吧,一千三吧”, “一千三,一千三”,大家很快达成一致。五、六天的看货时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而在开盘的短短几分钟内,结果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实行家并不疯狂,因为原料暴涨是以成品翡翠上涨为基础的,市场告诉行家谁占有原料,谁占据主动。

2007年的翡翠市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行家出高价买回已卖出的翡翠。曾有行家2006年卖一批手镯到瑞丽,平均一只三万元,而到2007年这个行家追到瑞丽以五万元一只又把剩下的手镯全买了回去。2006年有行家以二十六万元卖出一对无色玻璃种翡翠手镯,2007年又想以五十万买回。

成品价格的上涨,原因来自买家的大量进场,2007年翡翠买家数量达到空前,单件购买金额由原来的几千元为主到现在的三五万元为主。已知2007年买卖的单件翡翠有千万元的,几百万元一件的翡翠成交数量不少。据说还有收藏家看好翡翠的升值前景,出资几个亿准备收藏翡翠。虽不知是否可信,但2007年翡翠市场的热度可见一斑。

市场如此火热,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大量以前不是做这一行的人士进入翡翠销售的阵营,2001年万瑞祥收藏级翡翠初创之时,北京进行中高档翡翠销售的品牌不到十个,而经过06、07两年爆炸性增长,目前进行翡翠销售的门店有几千家。做好翡翠这一行必须要有精深的功底和眼光,这恰恰是现在很多商家所缺少的。这些商家动辄投资成百上千万,这些投资直接把翡翠原料市场炒热。所以现在大批行家并不缺钱,他们缺少的是对翡翠精到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商家的良莠不齐,引来了促销手段的五花八门。以打一折、打两折吸引客人已经屡见不鲜了,现在还有很多商家都说自己有加工厂,甚至有的还说自己有翡翠矿,希望客人因此会觉得自己比较有实力,货品都是第一手的来源,以打动客人购买。但这些并不都很可信。其实,看一个商家有没有实力,看他所经营的货品的品质就行了,如果好货很多,肯定有实力。而一般只有经营大量低档商品的翡翠商家才会养工厂,否则都是根据不同的料去找不同师傅。其实收藏者购买翡翠,只要盯紧翡翠的品质,再看所出的价格是否物有所值就可以了,不要受其它的因素影响。有些人认为去产地买珠宝肯定便宜,其实也不尽然。

翡翠价格大涨,未来几年翡翠市场还会更加红火,此时收藏者很容易热血沸腾,认为只要买到翡翠就肯定能够升值,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市场的火爆引来的往往是大量的垃圾货,看台湾八十年代末的翡翠市场垃圾货满天飞,也就是国内市场未来三到五年的缩影,这时候买货反而要格外认真选择,升值幅度高的翡翠永远只是少数,而且这些翡翠也是市场不好时最抗跌的。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翡翠跌幅在五成左右,而高档收藏级翡翠没有跌价,还在拍卖会上创出了新高。怎样才能买到值得收藏的翡翠,要求收藏者多学习收藏知识,去参加一些系统的“收藏家翡翠课程”,再多看高档精品,提高自己的眼光,才能实现自己的收藏目标。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