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行光线照射下,某些弧面宝石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光带,该光带随标本或光线的转动而移动的现象,是由宝石及其内的一组密集、平行排列的内含物或定向结构、出溶的固溶体或纤维状晶体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引起的。
具猫眼效应的宝石除金绿宝石外,还有石英、磷灰石、透辉石、海蓝宝石、碧玺、方柱石、长石等,其中最珍贵的是金绿宝石猫眼(可直接称为猫眼)。
猫眼效应的质量评价标准有很多,如眼线是否明亮、连贯、笔直,旋转360°眼线是否有开合现象等,一般说来具猫眼效应的宝石价格不低于同档质量的同种宝石。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宝石表面呈现出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的现象。每条亮线称为星线,通常多见两条、三条,分别称为四射、六射星光,是由宝石内部含有两个或三个方向定向排列的针状、管状内含物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引起的,若两组六射星光成30°叠加,将出现十二射星光的现象。
等轴晶系的石榴石、四方晶系的锆石和斜方晶系的斜方辉石等可出现四射星光,而三方晶系、六方晶系的宝石可出现六射星光,个别情况下,同一弧面形宝石中可出现两套六射星光,如果两套星光的中心位置错开就可以看到十二射星光,如中国山东产出的蓝宝石,四射星光宝石如铁铝榴石、透辉石、尖晶石、堇青石、顽火辉石等;六射星光宝石如红蓝宝石、绿柱石、芙蓉石等。
具星光效应的宝石除个别透明且星线较好者外,其余的价值大多低于同档刻面宝石,这主要因为特殊光学效应毕竟是内含物引起的,说明其质地并不纯净,价值自然也就低了很多。
指宝石在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照射下,呈现明显颜色变化的现象。所谓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宝石学常以日光灯(6504K)和钨丝白炽灯光(2856K)作为对比光源。并非所有宝石都具有变色效应,这取决于光源和宝石的内部结构,首先当宝石的可见光吸收谱中存在两个明显相间分布的色光透过带,且这两个色光透过带必须均匀、平衡,同时其余色光都被较强吸收时才可能产生变色效应。
具变色效应的典型宝石为变石,由于对红光和蓝光的透过率几乎相等,所以在日光或荧光下呈现蓝绿色,在烛光或相似的灯光下(钨丝灯)呈现深红色。
除金绿宝石变石外,其余品种的变色宝石价格均不高,如变色石榴石等。
光从某些特殊结构反射出时,由于干涉、衍射作用产生颜色或一系列颜色,且颜色随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现象。
具变彩效应的典型宝石为非晶质的欧泊,它由直径不同的呈六方或立方最紧密堆积的SiO2小球粒组成,球粒直径在150~300nm之间,水和空气充填于球粒空隙中,球粒间的空隙分布形成可以衍射可见光的空间格子。当白色光入射到球粒间空隙组成的平面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被衍射,以近于光谱色的颜色从内部射出形成欧泊的变彩效应。
变彩效应主要体现在欧泊上,如果没有迷幻般的变彩,欧泊也不能称其为欧泊,而只能成为蛋白石了,因此变彩效应对欧泊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光波因薄膜反射或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光波减弱或消失,某些光波加强而产生颜色的现象,即当转动宝石到某一角度时可见宝石整体变亮并呈现晕彩的现象。
晕彩的颜色可以是蓝色、绿色以及橙色、金黄色、紫色和红色,具晕彩效应的典型宝石为晕彩拉长石。拉长石的晕彩是由于拉长石聚片双晶薄膜之间的光相互干涉,或由于内部的细微片状赤铁矿内含物及一些针状内含物使其内部的光发生干涉产生的。晕彩拉长石以蓝色波浪状的晕彩为最佳。
晕彩效应对于拉长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没有晕彩的拉长石甚至很难跻身于宝石的大家庭,有了晕彩的拉长石原石是很好的观赏石,如果做成了首饰用材,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宝石中含有的细小片状矿物内含物对可见光的反射作用,呈现星点状反光的闪烁现象,常见的固体内含物可以是细小的云母片、黄铁矿、赤铁矿等。
具砂金效应的典型宝石为日光石(为钠奥长石中最重要的品种),以金黄色强砂金效应者为最佳。
具砂金效应的宝石品种大多属于中低档宝石,因此砂金效应对价值的贡献并不大。
宝石中极细微的内含物、固溶体结构,或宝石结构中的点缺陷、晶体位错、极小尺寸的孔隙等,对入射的可见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在宝石的局部区域内产生了明亮的蓝光或乳光的现象。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400~700nm范围,当宝石中存在的散射粒子粒径远小于400nm时,宝石的散射光总是带蓝色调,当宝石中的散射粒子尺寸大到700nm以上时,发生了对所有波长可见光的散射,表现出漫反射的特征,这时宝石的散射光呈白色。
具月光效应的典型宝石为月光石(是正长石和钠长石两种矿物成分层状交互的宝石)。月光石以具漂游状蓝色月光者为佳。
具月光效应的宝石品种主要是月光石,作为长石其价值本不高,在有了月光效应的加盟后价值将明显增高,但毕竟仍属于中档宝石,因此价值也只属于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