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古玩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黄金、玉石、老家具等一路看涨,钱币的“钱”景更是一片光明,近年来市场表现一直波澜不惊的“袁大头”忽然扶摇直上,每枚从年初的200元现在疯涨到了700元左右,有关专家预测还会继续走高。
“袁大头”是银元收藏中最普通的一种,也是市民手中拥有量最多的一种。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银元货币,因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故此又称“袁大头”。
我们当地的风俗与银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新人结婚时,父母会送银元当见面钿,还把银元放入热水中洗脚,以图日后日子富足、圆圆满满。如住入新宅,有在床脚压银元,用来压惊、避邪的。另外,遇到小孩受惊,听说把浸泡老银元煮的茶喝下便可治愈。这些“神效”想来袁世凯生前也始料未及的。
在老银元身价飙涨的背景下,原本品类繁杂的银元市场里,赝品泛滥,某省份的古玩商卖的银元可以说百假无一真,尤其是真银假币令人防不胜防。投资者——特别是新手,一定要先学习辨别的基本知识,不要一次性出手购买大量银元。怎样才能避免当“冤大头”?不妨向老玩家和行家讨教几招:
最重要的是听声音。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应该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
当然仅凭听声音是不够的,看外形也是一个关键。观察银元的颜色、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等。还有验边齿、称重量、酸检验。
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古玩鉴别在于实战,稍有不慎便会成“冤大头”。聊聊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真实故事:
某天,一位老太寻到一家古玩店,说手中有批老袁币想变现。这家老板是买卖老家具的,于银元并不在行,但又不愿失去到了口边的“肥肉”,于是让那老太候着,自己拿过两个银元找隔壁钱币行家掌掌眼。行家朋友的结论是老银元,他也不再多说,忙喜滋滋回店,自然如数买下老太手中的44枚“袁大头”,每枚250元,以为捡了大漏,心内着实激动。后来手头紧时想转手,才知道买的全是假币,一万多元钱打了水漂。不,有2个银元是真的。假如他当场与行家朋友共买银元,骗局早被戳穿。其实老太这种骗术算不得高明,而他阴沟翻船,做了“冤大头”的原因就在一个“贪”字作怪,怨不得他人。世间很多事情莫不如此。
还有一件趣事——有邻居老太找我,说是最近赌博输钱,让我帮忙卖掉家传的“袁大头”。我本无意购买,便拿它去古玩店看看,先后走了二三家,他们听声音、看外形、看包浆、验边齿,忙得不亦乐乎。有说是真银假币的,有说是“真币与假币并存,落霞与孤鹜齐飞”想挑选买的,生意没有做成。后来一个小老板知道了,看好后想买,偏偏他的老婆作梗。他倒不甘心,尾随我另找行家,等到鉴别说真,都是熟人,见者有份,他俩商议,把18枚银元平分成两份,品相弄匀,各自抓了一份,然后付钱给我。那位仁兄,背地还信誓旦旦,要我今后有这样的好东西可直接找他,尤其是“龙洋”他会出高价的。没曾想刚到家,被老婆知晓又骂得狗血淋头,说这银元比真银假币都还假,有什么好买的。他作了难,害得我存心蒙骗似的,我干脆退钱,将这9枚银元一并转送给刚才那行家。不久听说他又转手把这批真银元卖给了老玩家,成功地“剥了层皮”。经历这事,倒让我认清谁是真懂的,谁是半懂的,谁是不懂的。再后来那老太又拿银元来,我照例代卖,出乎意料,都是假的。假如我还信她上回,贪心买下,就会吃下哑巴亏,做个“冤大头”。
真是“世人都说袁币好,惟有钞票忘不了。一心发财求真币,买到假后方知晓。”莫贪,贪必冤哪……人们为何不在投资的同时,抱着爱好和研究的心态呢?
卖国贼袁世凯称帝83天如昙花一现,而“袁大头”则在86年后的今天又迷世人之眼,一些人还会被迷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