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我的美钻,我的故事

名贵钻石的瑰丽前世

日期:2010/01/31 来源:编辑:sunny
文章TAG:

摄政王

名钻“摄政王”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有点那种绝代名妓比如秦淮八艳之类的经历,名妓的魅力大部分在于她们的经历,而名钻也是如此,古来名钻如名妓,要靠经历撑起石头后面的价值,越传奇越抢眼球,有故事的钻石就是名钻。

1701年,印度巴特尔金刚石矿山,工人们正在淘洗矿石。突然,有个淘洗工人眼前一亮,一粒像上帝眼波一样的大金刚石就在自己的手边。这可是天上掉馅饼啦,乖乖咙的咚,香车宝马美女如云……于是这位仁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小施一把苦肉计:把自己的腿砸伤,将金刚石藏在绷带中,一瘸一拐逃出矿区。不义之财总会带来祸害,古来如此,他仁兄托一名水手销赃时,水手见财起意,将他仁兄送到天堂享清福去了。

后来钻石落入印度商人贾姆哈德手中,又转卖给英国驻印度马德拉斯圣乔治要塞的总督威廉·皮特,售价为20400英镑。皮特回英国后,请人琢磨为成品,重量由410克拉减小为136.9克拉。琢磨工作耗时两年,费用高达5000英镑,不过,磨下的碎片就卖了7000英镑,小赚2000英镑。这粒钻石就以主人的名字命名:皮特。

故事的高潮是:皮特虽然拥有这粒钻石,可没有权势来保护,你想想连吴三桂那样的官儿都保不了陈圆圆,顺治那样的皇帝都保不了董小婉,皮特惶惶不可终日,害怕钻石被人偷去、抢去,害怕自己被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宝贝带给他阁下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1717年,他痛下决心,将“皮特”卖给了法国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腓力,售价13.5万英镑。从此,这粒钻石又随它的新主人而得了一个名字——摄政王。如同改嫁后的妇女总得跟着夫姓,被称为×氏。

故事的外传是:1792年8月,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个早晨,阴天,利于杀人放火,“摄政王”被人妙手空空偷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大概是因为它这么大而又出名,难以出售,于是窃贼先生又乖乖地自动送了回来。

今天,这粒名钻陈列在巴黎卢浮宫国家博物院,等待着故事的续集开始……

光明之山

“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了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神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至于遭受任何惩罚。”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它”指的是“光明之山”,世界上最古老的钻石。就像“四大美女”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绯色花边,“光明之山”就是珠宝史册的黑色幽默,相同的是,美人与它都给历史捧上了一道道血腥的大菜。美人、名钻,从来是男人们杀戮与光荣的最好理由。

时间之风从亘古之远吹来,又吹向沧茫尽处,“光明之山”的身世已经岁月的那一端隐匿,它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公元前就存在了,原石重达800克拉,后来又在大莫卧儿皇帝的宫中隐居了上百年。终于,它被卷入了男人间的杀伐——

1739年,波斯军阀式首脑纳迪尔·沙赫征服了印度的北部城市德里,以真主的名义发誓,他要得到这颗最古老的钻石。

“钻石就藏在莫卧儿皇帝的头巾里。”印度内宫的一位妇女泄露了机密。

纳迪尔安排了一次鸿门宴,他建议为了表示友善,应该按照东方礼仪双方交换头巾。莫卧儿皇帝骑虎难下,为顾全脸面,同意了纳迪尔的建议,当他解下头巾,一颗宛如天使般的钻石滚落下来。

“这是光明之山!”纳迪尔禁不住大声呼叫。

血腥从此开始:纳迪尔被暗杀、政变失败的贵族阿夫汗卷着光明之山进入阿富汗……波斯、印度的无数血雨腥风都与这颗红颜祸水一样的钻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有一个不祥的江湖绰号:诅咒钻石。

终于,它在19世纪被送到英国女王手上,女王是神在人世的代理人,而且又是女性,遵照了印度教经卷里的戒训。

见过了无数奇珍异宝的英国王室对“光明之山”不够满意,1852年家坦南特受命再次对它进行加工,名钻加名匠,钻石真正成了一座光明之山,但重量削减到106克拉。女王用它作了胸针,女王死后,它被镶在英国玛丽王后王冠的十字架上,后来又被镶在伊丽莎白王后的王冠顶上十字架的正面。

也许是经卷上的诅语真的应验,它的女主人伊丽沙白二世万寿无疆活了101岁,于前年春天去世,灵柩上就放着那顶王冠,现场直播或者新闻照片上,“光明之山”仍然在通往死亡的路上绝世惊艳。

希望之星

“希望之星”也许是钻石中最具反讽意味的魔钻,虽然名为希望,但它绝不带给主人哪怕一丁点儿希望,相反,它只会慷慨地送来离奇的死亡。这颗泛着蓝色火彩的钻石原本嵌在印度教一尊神像的额头上,后来被愚蠢的人取下,神的诅咒从此伴随着它,将不幸传染给每个拥有它的主人。

此钻原先重112.25克拉,闪烁着迷人的蓝光,据后人进行光谱分析,它内部的光谱非同普通钻石的光谱,就像神的目光一样不可捉摸而暗含嘲讽。先是一名法国珠宝商将它带往法国,在珠宝商80岁的时候,突然就失去了他所有的财产,两手空空。钻石流落到路易十四手中,重新琢磨成心形,称为“王冠上的蓝钻石”,可是路易十四仅戴过一次,就患病一命呜呼,路易十五将它借给情妇佩戴,结果是其情妇在大革命中脑袋掉地。后来的主人是路易十六夫妇,没有意外出现:夫妇俩双双被送上了断头台。此后钻石被封存,一个宫廷侍卫将钻石盗到手之后,终日惶惶不安,精神错乱而自杀。

神祗的诅咒穿越时空永不失效,无异于是对爱美而贪婪的人类一记又一记响亮耳光。

1883年,钻石被大银行家霍普买去,重量已减少到44.53克拉,搞笑地称为“希望钻石”,又名为“霍普钻石”,传至外孙时,银行倒闭。钻石流入东欧。一位王子曾把它赠给一位女演员。若干年后,这位女演员被王子开枪打死。后来钻石一度被一名希腊富商占有,但他却在一次可怕的撞车事件中丧生。钻石旋即落入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二世手中。他得到这颗钻石才9个月,就发生了1909年由青年土耳其党发动的军事政变,苏丹被赶下台。谁也没有看到“希望”的哪怕一缕折光。

艾浮林·维尔西·马克林太太是第一个占有“希望”钻石的美国人。她请人将它制成一串由62颗白钻石组成的项链,又由著名法国首饰匠贝雨尔·卡尔梯进行加工。马克林太太为此付了18万英镑。正当她戴着这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到处炫耀富贵时,厄运之神看上了她:两个儿子相继死亡,女儿服安眠药过世,丈夫死于精神病院。

直到1949年,美国大珠宝商“钻石王”温斯顿买下马克利夫人全部财产,其中包括这个“希望钻石”,死亡的阴影盖过了商人的名利渴求,他在了解这颗钻石的历史之后,像扔烫手山芋一样,将它捐给了史密森博物馆。此后,印度神祗的诅咒方中止于公众的目光之中:它来自于属于公众的神像额头,又归诸于属于公众的博物馆。也许,神秘耀眼的蓝光只能属于整个世界,而不是情人温暖的胸脯。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