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争——
是玉是石还是似玉之石?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关于玛瑙的写法大致有以下几种:“马脑”、“码碯”、“码瑙”和“玛瑙”。由这些写法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玛瑙究竟是石还是玉这一问题,曾经发生过争论。事实上,这场争论竟然持续了至少1500年之久,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一些著名学者论述玛瑙的不同观点。
魏文帝曹丕著《马脑勒赋》认为:“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即曹丕认为玛瑙是玉属。但魏人张揖著《广雅》认为:“码碯,石次玉。”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高辛》称:“码瑙,石类也,南方者为之胜。”传为东晋学者葛洪著的《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玉为之,玛瑙石为勒……”显然,王嘉和葛洪又把玛瑙当成石了。到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凡玛瑙非石非玉。中国产处颇多,种类以十余计……”宋应星认为玛瑙既不是玉,也不是石。
然而,如果古人认为玛瑙是玉,是宝,字体应为“玛瑙”;如果是石,字体应为“码碯”。南北朝时期后秦学者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就是这么认为的:“马脑,……以是宝类,故字从玉,或如石类,字或从石。”
玛瑙属广义之玉但非真玉
我们应如何看史上这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呢?中国历史上关于玛瑙的几种观点——玉属、石次玉和非石非玉都是有道理的,都有着深刻的玉石学和文字学含义,反映了古人关于玉石的分类学观点和认识。
对此,王春云博士的研究也认为:既然东汉以前的历史文献已经称玛瑙为“赤玉”或“赤琼”,这本身就已表明玛瑙当然属于玉,所以东汉以后的字书已经把“玛”和“瑙”归属到玉部文字之中了。但是,玛瑙具体属于广义玉部文字的哪个门类,比如宝玉、美玉、玉、玉属、似玉之石或者石之似玉?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显而易见的是,玛瑙不完全具备古代定义真玉的“五德”(润泽以温;解理自外,可以知中;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不挠而折;锐廉而不忮),不能算是“宝玉”或“美玉”。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玉属”或“似玉之石”了。这样一来,说玛瑙是“玉属”是对的,说玛瑙是“似玉之石”也不会有错——或许这正是玛瑙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玛瑙具备宝石所必须具有的三大特征:颜色花纹美丽,质地缜密坚硬,自然产出也是稀有,因此当然是玉石的一种,是一种广义的玉,但不是狭义的玉——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