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不会对富人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奢侈品市场可能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反,由于奢侈品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危机来临,金融产品和房地产等存在巨大投资风险,富人们很可能更加重视奢侈品的投资功能。
但从发达国家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美日欧等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都出现了大幅萎缩,全球顶级的奢侈品牌开始把目光集聚在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中国。尽管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去年入冬以来,众多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却活动频繁。悦生活、美美百货、卡地亚、爱马仕、江诗丹顿……新店一个接一个地开,奢侈品品牌的推广活动也一个接一个。对中国人来说,如今,奢侈品已经不再神秘,国内媒体也有更多机会见到那些曾很遥远的奢侈品牌全球总裁和他们带来的昂贵商品。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奢侈品牌的必争之地。从各奢侈品牌公布的数据看,阿玛尼在中国区域的销售保持着24%的增长,而在美国仅为7%。
奢侈品牌在欧美日的扩展空间非常有限,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些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的衰退。而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奢侈品需求增速都非常快,其中尤以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市场(含中国在海外的消费)保持着22%的强劲增长。中国目前的富豪数量已超过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总和,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能达到20%~35%的年增幅。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
根据中国奢侈品协会2007年《环球奢侈品报告》预测,到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牌将在中国有自己的生产线。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拥有任何一个赫赫有名的奢侈品牌的中国,却是一个奢侈品生产大国。
美国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认为,奢侈品消费不仅能够拉动中国内需,还能让中国企业学习到世界顶级的设计理念。但目前的奢侈品大多为外国品牌,奢侈品消费对拉动中国内需的贡献很小。在全球1750亿美元的奢侈品市场份额中,中国企业分得的利润却极其微薄,中国企业始终是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目前,很多国内代工生产的国际品牌已面临商品供应、经营困难等问题。在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萎缩,奢侈品牌看好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产业却仍没有起步。
勤俭节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美德。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度的“节约”会抑制商品的流通,使消费停滞,影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抑制社会需求,不利于推动和促进商品再生产,这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奢侈品消费源于市场细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专家分析认为,对于豪华汽车、游艇、私人飞机等奢侈品,中国企业尚缺乏高技术的支持;钟表、珠宝等传统奢侈品,中国品牌与那些百年国际品牌也缺乏竞争力和市场认同。中国的奢侈品牌,必须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符号及象征意义的中国产品。中国人并不缺乏创造奢侈品牌的基础和能力,而是缺乏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认同。有学者提出,中国人近年来对西方奢侈品的追捧,事实上是对西方消费文化的认同、对西方上流社会文化的崇拜。
历史上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也曾是西方社会的奢侈品,那是建立在对这个东方大国的神秘感和向往基础上的。而当前,“中国制造”被打上了“廉价”的标签,西方社会还普遍存在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曲解。该学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谈创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事实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既不是条件问题,也不是方法问题。中国奢侈品牌的出现,必须依赖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中国文化被国际认同甚至被追捧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