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请出千年阿育王塔
考古人员正小心地为“塔王”除尘。
▲997岁的阿育王塔宝刹高1.1米。
千年怀胎,一朝分娩。11月21日下午3:28,阿育王塔终于从铁函里完全出来,露出了全身。
这尊塔一出来,立马光艳四射,山花焦叶、塔身、塔座……几乎每隔一两个厘米就有一颗宝石。塔上雕刻了佛主的各种故事,除了图案精美绝伦,上面还篆刻了“皇帝万岁”、“天下民安”、“风调雨顺”,最为重要的是,塔身朝上的鎏金银皮上,有一块区域布满了文字,再一次记述了塔内有“金棺银椁”,内有“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十颗”,与碑文内容相印证。专家据此推断,内藏佛顶骨舍利重现人间再无疑问!
两天抠出50毫米缝隙
塔和铁函之间原本是没有缝隙的!虽说当天是塔王出函的日子,但这个“分娩”的过程其实非常漫长,方案做了三个月,试验了近40次。为了让这个千年铁函成功“分娩”,南京晨光厂和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们都扮演了“助产师”的角色,他们不仅给塔做了“B超”、取了“羊水”分析,还发明了助产设备。
下午2点多,“助产师”们就进库房了。记者注意到,不足20平方米的库房内,安放了各种设备,库房的天花板上的木板也被取下6格,一个葫芦从天花板一直架到铁函上部。铁函的两面挂着两匹长6米宽1米的红布。
在此之前,塔和函之间的缝隙已经被寻找到了。18日,一号机械手就已经顺着塔王和铁函之间的缝隙,从四壁深入到塔王的底部,像手一样一点点寻找到塔和函之间的空隙。最终成功找到了20毫米的间隙。但这么一点空隙,二号机械手根本没办法下手,19日,“助产师”们借用提升工具,使得塔王在x和y两个方向自由移动,才使得塔王和铁函之间的缝隙达到50毫米。
铁函让人们屏住呼吸
为了防止塔王受伤,库房内采用的是冷光源,没有紫外线;同时,为防止工作人员的呼吸影响到塔王的安全,现场取塔人员都戴着口罩。取塔的时候,晨光厂4位专家动手作业,南京市博物馆文保专家汪桔生现场指挥。
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声音,塔王一点点从函里出来,但塔王最上面的圆珠冒出来的时候,汪桔生的手突然示意停。塔王倾斜了?塔王是不是吊取不顺?现场大家都不敢呼吸。晨光厂专家解释,停下来的原因是要纠正着力点,纠正塔的前后左右的着力,对塔身进行测量。
取塔的过程就这么取取停停,大家大气都不敢出。不过,28分钟之后,塔王已经稳稳站在铁函的口上,接着它被放置在一块准备好的平板上。专家们剪掉保护兜底的丝绸,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塔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塔身有一面的银皮有部分脱落,但997岁高龄的阿育王塔看起来仍然很新。
塔王身上嵌满宝石
塔王整体高1.1米,边长48厘米,共有5个相轮,山花焦叶达20厘米,从底座到山花焦叶部分达74厘米。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玻璃,是组成七宝阿育王塔的主要七件宝贝。
记者看到,山花焦叶、塔身、塔座,每个部位每隔一两厘米就有宝石镶嵌着,这些宝石有红宝石、绿宝石,还有珍贵无比的砗磲(海底贝壳,有贝壳纹)。不过,因为在水里浸泡了千年,塔王出函的过程中,有的宝石已经往下掉了。于是考古人员,拿了一个刷子,端着一个盒子,在塔身轻轻刷着,这既是给塔除尘,也是清理塔身上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