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从古就是贵重的金属。一般人家,妇女有点金饰,钏钗之类,这都还是常见之物;至于以黄金打造生活器皿,这就不是一般富有之家力所能及,是非豪门贵戚莫办的了。二十年前,有一次暑假回北京,正赶上为了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在故宫举办“《红楼梦》展览会”,沈从文先生预先告诉我,可以去看看。我去参观了三次,看到展出的黄金大海碗、黄金酒杯等等。各种式样的金饰虽然见过不少,但这样大的黄灿灿的黄金大海碗,的确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在感慨之余,觉得又丰富了我看《红楼梦》的感性认识。不过在《红楼梦》中,真正写到黄金器皿的地方也还并不太多。在前八十回中,第四十回写刘姥姥逛大观园,凤姐、鸳鸯作弄刘姥姥,吃饭时: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第五十四回写宁国府过年时道:擦抹几案、金银供器。
当地放着象鼻三足泥鳅流金珐琅大火盆。
而这三样金制器皿,第一种筷子是镶嵌在象牙上的,第三种大火盆是流金珐琅的,都不能算真金器皿,只有第二项的金供器,虽然写得比较概括,但既称“金供器”,那多半是黄金的,即使是九成金、八成金,也通称为真金。所谓“供器”,是放在供桌上祭神、祭祖的器皿。一般有五供、七供之分。五供是一座香炉、一对蜡扦,一对香筒,共五件;七供则再加两只“花插”,供佛花。在高鹗的续书中,于第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时,查抄贾赦物资清单上记有不少金器皿,除去镶金、镀金者而外,计有:
金佛一尊……淡金盘四件,金碗六对,金抢碗八个,金匙四十把。
先把这几宗内专名词说清楚。“淡金”,在人民出版社的本子中有注解云:“颜色淡,成色较次的金子。”对“金抢碗”则未加注解,什么叫“金抢碗”呢?是俗话,即由碗底成直线向上叉开的那种碗,碗口很大,很浅,老年间用这种形状的碗盛菜。现在这种形状的碗,即使在瓷碗中也很少见了。《天水冰山录》中在“纯金器皿,盘碗”项下记有两宗;
金素折碗三个,共金三十三两六钱。金法蓝大折碗二个,共重五十两零六钱。
什么是“折碗”呢?我怀疑是“抢碗”之误。另外有人说“金抢碗”就是“抢金碗”,这种说法是讲不通的。因为“抢金”,“抢银”,虽然也要用真金、真银,也要放在坩锅上烧炼,但那毕竟是漆器,而非纯金器皿。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载,其“枪金银法”是这样的:
凡器用什物,先以黑漆为地,以针刻划,或山水树石,或花竹翎毛……日晒后,角挑挑嵌所刻缝罅,以金薄或银薄……铺已施漆上……甘锅内熔锻,浑不走失。
据此,可见“金抢碗”不是“枪金碗”。现在读者看所写金器皿,已经有些光怪陆离之感,世界上真有这种事,用金子作饭碗吗?虽然人们俗话中常有“金饭碗”的说法,而在人们的思维中,则总觉这是夸张形容的说法,客观上不一定真有。而岂不知在封建专制社会中,两极分化,豪门贵戚与普通百姓贫富悬殊之巨,是一般人、尤其是现代的读者无法想象的。高鹗所写宁国府被查抄的那分清单,那点点金器,实际还是很不相称的。曹雪芹在第五十三回写宁国府过年,预备赏人、给押岁钱的金锞子,一倾就是一百五十多两黄金。而高鹗写的查抄贾赦的物资清单,赤金首饰只一百二十三件,淡金只一百五十二两。金碗等数目都很少,似乎在暗示是在西平王、北静王的庇护之下,不少东西都隐匿了。不然,贾赦、凤姐都是荣、宁两府中极善聚敛,极为殷实的户头,怎么会全部金器,只和宁国府一次节赏的数字不相上下呢?因为明、清两代豪门贵戚之家,其黄金器皿之繁多,数最之巨大,即使现在拿到国际上看,也是十分惊人的。《天水冰山录》载查抄严嵩纯金器皿,件数高达三千一百八十五件,重量高达一万一千零三十三两多,加镶珠宝金器皿、损坏金器皿,总重量是一万三千二百三十四两多。如以现在国际价格每盎司八百美元计,其价值不算艺术品价值,仅以黄金重量计,也已一千零五六十万美元了。宁国府、荣国府所抄之物,比起严分宜来,那真又是大巫见小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