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投资看时机
1994年,萧蔷第一次买房。那时她手头的积蓄还不是很多,但她很想有一栋属于自己房子。四处看房,前后看了几十栋房子,好不容易才相中台湾天母的一套房子,决定在那里定居,因为环境比较宁静。
但是,当时天母的房价贵得惊人,萧蔷即刻有了动摇的念头,“我不愿将手上现金全部套死在房产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于是,她决定继续寻找价位更加合适的房子。随后她便托人询问中古屋的情况,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她在中古屋找到了一栋35平方米房子。这套房子一住就住了5年,后来因为交通、环境的种种因素,她才重新换房。
在计划重新购房的期间,老房子的去留成了萧蔷的难题。“1999年,因为当时政治处于敏感期,政局动荡导致台湾岛内人心惶惶,房价受影响跌入低潮,一片惨淡”,萧蔷再三考虑,依据自己的判断,她认为“政治因素只是短期效应,一旦政治干扰结束,房价就可以回温。所以,我虽然想卖屋,却不急著出手,硬是忍耐了一年,等到最佳卖点才出脱,这样不但不赔,反而赚了。”
第一次卖房就赚了一把,经过多年的实战,萧蔷谈起房地产投资尤为专业:“选定地区之后,就要观察长期地价的走势,若走势持稳,就算未来上涨空间有限,价格也将具一定支撑力;如果走势起伏较大,保值能力就相对衰退。”但萧蔷“不把房产的增值作为买房的唯一考量”,她“买屋多是为了居住的需求,因为房子的流动性并不强,不像股票、基金那么容易变现,没有打算靠炒房赚钱。”
内地上海房产的长期走势一直为萧蔷所看好,她索性在上海的使馆特区买了房子送给父母,“主要是看中它的治安好,生活机能佳,而且我在内地拍戏,有了房子会让我有个落脚点。”
最好的投资是自己
“这些年来,我认真思考过,最好的投资不是股票,不是基金,也不是房产等,而是自己。”萧蔷总结道。这些年来,投资上的得失,使萧蔷意识到,非专业人士,借助外力进行专业投资更加明智,而自己则进行自我投资,提升自己的价值。
“前几年,我去法国出外景时,很喜欢当地的美食。回台湾后,恰巧有朋友想开法国餐厅,邀请我入股。我一口就答应了,没想到才把钱投进去,我就要去大陆拍戏了。一拍就拍了好几个月,等我再回台湾时,发现我对这家餐厅营运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我还是考虑退股。幸运的是,即使餐厅还没有开始回本,但朋友愿意把我投资的钱退还给我。”谈及第一次投资实业,萧蔷觉得既莽撞又幸运。
自此,萧蔷就坦言“不敢做靠投资理财赚大钱的白日梦”。现在,她的收入基本上交给别人管理。“大部分的钱交给母亲,其它的交由专家处理。”萧蔷虽然不懂专家如何帮她管理财产,如何将投资各种理财产品,但她知道自己的绝大多数收入都投资在国外的共同基金上,投资基金小赚了一些。她还经常听取银行界朋友的意见,买过一些政府公债,“利息虽少,却很稳定”,“也曾买过一些外汇,赚了少少的零用钱。”不过,她表明说,自己的投资风格还是偏向保守,大部分的钱还是放定存。
萧蔷不喜欢与别人比较贫富,她觉得这是“无聊的比较”,“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生活环境和条件也不同,人无论优劣,只有努力才有出头天,如果大人们天天在比较,将来小朋友也会生活在比较和阶层中,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将来”。”萧蔷认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更多地投资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多做些慈善事业,或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引导和号召更多人来一起完成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重点句:“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更多地投资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多做些慈善事业,或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引导和号召更多人来一起完成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