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会掀起一浪浪夺金高潮,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夺金后,或亲吻或高举奖牌的镜头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独特设计,使之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除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夺金外,关于“金镶玉”的各种话题也为百姓津津乐道。昨天,本报记者在北京独家专访了“金镶玉”奖牌主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沂蓬教授,揭开了“金镶玉”背后的众多谜团。
玉石何以淘汰瓷器?
北京奥运奖牌方案“金镶玉”,于2007年的3月27日正式对外公布,但实际上,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方案早在2006年1月11日就已启动,当时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向全球招标的同时,也邀请了国内一些著名设计单位参与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沂蓬教授和他的设计团队也是受邀单位。
接到设计任务后,王沂蓬教授和他的团队集合了集体智慧,最终有了这块“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增加了中国特色”的奥运奖牌。
“虽然往届奥运会中从没使用除金属外的其他材质制作过奖牌,但国际奥组委同时也没禁止使用其他材质制作奖牌。”王沂蓬教授说,这使他们的设计团队最初有了加入有中国元素的其他材质制作奖牌的想法。“我们考虑到最能代表中国元素的材质有瓷器、彩陶、青铜、丝绸、玉等。青铜和彩陶只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一段;丝绸明显不合适做成奖牌;瓷器虽然最具有中国特色,但瓷器是和使用结合在一起的,更突出的是功能性,而缺少精神上的意义。”王沂蓬教授解释他们最终选择玉作为设计元素的原因,“玉文化的历史不仅贯穿中国古今,最具有悠久性,而且自古佩玉就有‘以玉比德’的内涵,最能使奖牌中的中国元素添加精神内涵!”奖牌图案为什么不用长城?
“金镶玉”奖牌最终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样子是: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
由于奥组委规定,奥运会承办方只能设计奖牌背面的特色图案,为了号准奥运奖牌的脉,又不重复于往届的奖牌,王沂蓬教授和他的团队详细分析了前面所有28届奥运会所用的奖牌样式,发现前20届用的奖牌图案大多为写实的浮雕,而随着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以及世界人民的审美共识,特别是最近的几届奥运会,奖牌设计越来越向着写意和象征性的方向发展。
如何选择一个图案既能写意地代表中国,又符合现代审美观点?“长城、京剧脸谱、太极五行等元素都曾被我们尝试。京剧脸谱虽好,但有点太写实,而且只是中国的一段历史;太极五行很有中国韵味,但被用于韩国国旗中,很容易带来误解;曾一度倾向于使用长城这个非常中国的图案,但考虑到长城在古代是用来抵御外族入侵的特定意义,和现代奥林匹克倡导的精神不合,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最后,在选择了“金镶玉”的璧环结构后,王沂蓬和他的设计团队最终把奖牌背面图案选择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