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宝石之王:从“鸽血红”到“牛血红”的精彩故事
主讲人:Vincent Pardieu,GIA曼谷实验室
主讲人简介:
Vincent Pardieu 是 GIA泰国曼谷实验室,实地宝石学部门的经理。他在缅甸和 GIA泰国学习宝石学,从事宝石学方面的工作已有 15年,专注红宝石、蓝宝石等宝石的产地鉴定工作。他2008年加入 GIA,筹备 并建立了第一个实地宝石学部门,在过去的5年里,他发起了 52次野外考察,去过亚洲和非洲 15个不同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产地。
讲座内容概述:
本次讲座 Vincent将介绍红宝石的历史以及从古至今红宝石的产地,还将详细阐述红宝石的分类方法以及现在市场上三种不同类型的红宝石各自的特点:
(1)与大理岩有关的红宝石类型,产地如缅甸的抹谷(Mogok)。
(2)与玄武岩有关的红宝石类型,产地如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地区。
(3)与角闪岩有关的红宝石类型,产地如莫桑比克。
讲座还将重点介绍抹谷矿区,因为它是仅有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源源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红宝石的矿区。此外,还会向大家讲解 GIA证书上关于商业名词“鸽血红”是如何界定的。
讲座的具体内容:
从古代到中世纪末,陆路交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主要的贸易通道。产自中亚各国的宝石借助于“丝绸之路”运往欧洲和中国。但是在中世纪末,战争和瘟疫阻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于是贸易运输也从陆路交通转为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运输。
这一转变带来的结果是,产自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宝石,其运输和贸易变得越来越多。缅甸从那时起渐渐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红宝石产地,到现在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
1962年之后的 30多年,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地区也成为了红宝石主要的产地,而泰国也因为其产地优势和热处理技术而成为了红宝石主要的贸易中心。
1992年,泰国与柬埔寨边界地区的红宝石产量开始下降,随后的 20年间,产自缅甸孟速(Mong Hsu)的红宝石迎头赶上,成为了市场的主角。这还要归功于泰国对热处理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2004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高铅玻璃充填红宝石,这种新的热处理方法让产自东非的质量较差的红宝石通过处理之后大量出现在市场上。尽管铅玻璃充填红宝石的耐久性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也因此成为了红宝石重要的产地。
红宝石(除了铅玻璃充填红宝石)耐久性非常好,一些珍贵的红宝石即使经历了几个世纪,几经易主,仍能保存完好。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红宝石主要来自三种类型的矿区。经典的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区如缅甸的抹谷,与玄武岩有关的红宝石矿区如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地区,还有新的与角闪岩有关的红宝石矿区如莫桑比克。尽管红宝石的红色都是由铬元素所致,但是铁元素的差异,造就了不同产地红宝石各自的魅力。
现在,宝石的产地报告在珠宝贸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每个矿区都有可能产出优质的宝石,但是某些产地因盛产高品质的宝石而著名。例如,久负盛名的缅甸。缅甸作为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红宝石产地,几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过许多大颗粒、高品质的红宝石。它的重要性无可匹敌。正因为这样,“缅甸”也被称为“红宝石之乡”,而产自这一历史悠久的矿区的红宝石也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这也反映在最近的拍卖会上,优质红宝石的成交价格一次次打破纪录,而它们无一不来自缅甸。
市场上,红宝石最好的颜色常常被称为“鸽血红”,这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古老名称,曾经特指缅甸红宝石,而现在已成为顶级红宝石颜色的代名词。红宝石还有一种红色,在缅甸被称为“牛血红”,“牛血红”的红宝石往往因为铁的含量比较高而颜色较深,荧光也比“鸽血红”的红宝石弱。在讲座的最后 Vincent还会向大家说明 GIA是如何定义这些名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