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的话(Try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special,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done)现在已经成了刘斐的座右铭。他会在受邀回母校向中国留学生传授经验时告诉他们:“千万不要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在学生时代,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很重要,但这种认同并不是建立在迎合的基础上。中国的学生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但往往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会事先`预见'出结果,在反推回去,把过程补上。而这无疑是设计创作最要不得的,也是中国学生首先应该突破的桎梏。”
刘斐设计作品
“人生就是下跳棋”
经过一年的磨练,刘斐在求学伯明翰的第二年初尝成功的喜悦滋味。一款名为“快乐的喷泉(Happy Fountain)”的耳环设计为他赢得了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The British Goldsmiths’ Craftsmanship and Design Award)的单项大奖。在这项英国本土最具权威性的珠宝设计赛事百年历史上,刘斐是第一位获得单项首奖的华人设计师,也是伯明翰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在校学生。
“起初把作品寄给组委会的时候,想说能得个提名就很满足了,”刘斐跟我们讲起那次获奖经历。“那个时候,整天为生活和学业奔波。一天早上,在和别人租住的房子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反复确认我是不是刘斐后就告诉我,我得奖了。”刘斐说当时他很平静地放下了电话,吃完了手里剩下的面包,然后如常地到学校上课。“当时很怕是有人跟我开玩笑,所以接了那个通知电话以后,对谁也没有提起。直到踏进学门时看到系主任、老师纷纷跑过来拥抱我,祝贺我,才确信自己真的是获奖了。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2000年3月6日,刘斐第一次踏入了Goldsmiths大厅,从当时的主办人马尔科姆(Malcolm Chase)手中接过了英国珠宝设计界的年度至高荣誉。刘斐告诉我们,马尔科姆对他说:“我看过很多精彩的设计,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它做出来。每年都有人在这里获奖,我希望明年还能看到你。”
马尔科姆的期望也正是刘斐的自己设计的最终要求。在获奖后,他不仅亲手打造出“快乐的喷泉”耳环,还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把每一个作业做好,还要把它卖出去。”在二年级时,刘斐辞去了在Assay Office的工作,开始全心投入到设计上,并开始与英国的一些艺廊联系,展卖自己的作品。当然,刘斐也没有让这位已经与他成为朋友的英国老人失望,在02年、05年和06年的金匠大赛获奖名单上,都再次出现了他的作品。
如果说2000年的金匠大奖让英国的珠宝圈开始知道伯明翰有一位华人设计师,那么一年之后,刘斐的名字因为瑞士巴塞尔国际珠宝设计大赛(International Jewelry Designers, Basel Awards),而真正走向了国际。一款采用中国彩色淡水珍珠,钻石和白金设计的项链“水之彩(Colour of Water)”为刘斐赢得了世界十大国际珠宝设计师之一的美誉,也让意大利珠宝界的泰斗人物史蒂芬·哈弗奈尔(Stefan Hafner)注意到了这位中国青年。
刘斐说哈弗奈尔是玛丽亚之后他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2002年,他受邀亲赴意大利,为这位将一生心血献给了意大利珠宝工业的传奇人物设计了十七个系列的作品,也为自己的毕业作品添上了耀人的一笔。
虽然刘斐在毕业前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虽然他的的毕业作品手镯“雨后”和“闪电”在英国珠宝协会对全英国学院教育质量的评估考察中,受到了包括英国本土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珠宝专家们的好评,一举夺得了“最佳精工艺奖”和“最佳钻石运用奖”,其中,取名为“闪电”的手镯更是被挪威一家国家级的珠宝艺术中心看中,委托刘斐亲自将其设计制作成实物。但在毕业后,刘斐却放弃了建立自己工作室的想法,选择进入伯明翰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从设计师做起,且一干就是四年。
刘斐说:“虽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但对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来说,时机并不成熟。有时候,我们必学要学会放弃。就像04年我的两款设计为当时的公司带来了几十年最成功的展会和四百份订单后我却毅然要辞去当时的工作一样,即便老板可以给我多一倍的公司,但我需要的是对设计的更多支持。”
04年跳槽后,刘斐为另一家英国本土企业Toye Kenning & Spencer工作了一年半,获得了更多自主空间,也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事业。在设计出LBB袖口并因此为Toye Kenning & Spencer带来10万英镑的订单后,刘斐再次放弃了高薪、高职的工作,开始为新的公司和新的品牌开拓,不过这一次,他是自己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