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我的美钻,我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钻石的疯狂与崩盘

日期:2010/06/29 来源:编辑:tolmas
文章TAG:

以色列人囤积钻石

对于戴比尔斯来说,钻石的运货渠道至关重要。该渠道的起点是欧洲的钻石切割中心,终点是美国和日本的零售商,中间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包括经纪人、切割工艺专家、银行家、渠道代理人、珠宝制造商、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这个网络中大部分都是犹太人,而且通过联姻或长期贸易保持着密切的私人关系。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渠道是伦敦——特拉维夫的钻石切割厂——纽约,但是以色列的商人往往把钻石扣下,并不送到纽约。这是因为自1970年以来,钻石的价格迅速上升,而以色列货币却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在贬值。保留这些钻石,比把它们切割好再卖出更合算。随着越来越多的钻石滞留在特拉维夫,纽约的供应开始短缺,价格也随之上涨。

1977年,菲利普·奥本海默爵士派儿子安东尼前往特拉维夫,宣布第二年将削减以色列工厂20%的钻石供应量,其目的是逼迫这些工厂缩小规模。没想到事与愿违,以色列工厂厂主和经销商开始建立自己的钻石储备库,他们出2倍的价格,购买戴比尔斯发往比利时和美国的未开箱货物,比利时和美国的经销商赚到100%的利润,自然十分乐意做这个买卖。

以色列人还直接从非洲的走私贩子手里购买钻石原材料,走私货物的交易中心——利比里亚的“洲际旅馆”,几乎变成了以色列人的钻石交易所。在政府的命令下,不论是从他国商人还是走私贩子处购买钻石,银行都将提供80%的贷款,而且利息仅为6%——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到1978年,以色列银行为钻石贸易提供的贷款达到了8亿5千万美元,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而这些贷款的惟一担保就是那些未经切割的钻石。

1977年底,戴比尔斯发现以色列人已经囤积了600万克拉的钻石,而且正以每月50万克拉的速度增长。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几个月,以色列的钻石储备量就会超过戴比尔斯的伦敦老巢。如果以色列真的控制了这样大的储备,伦敦卡特尔将不可能继续独享钻石定价权。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想尽办法摧毁以色列人的计划。首要任务就是给银行施压,因为银行用人为的低利率资助着经销商的投机行为。戴比尔斯公布了一项新政,钻石出售时将加收高达40%的“附加费”,这个费用为暂时性的,随时会取消。也就是说,原本值1000美元的钻石,征收附加费后,购买者要付1400美元,但是附加费取消后,钻石又只值1000美元了。这就增加了向钻石贸易贷款的风险,银行纷纷向借款者追加担保。同时,戴比尔斯开始向银行施压,逼迫他们提高贷款利率。

1978年夏天的几周之内,以色列银行把钻石贸易的贷款利率提升了50%,并且不再以经销商实际支付的货款为依据提供贷款,转而以伦敦戴比尔斯提供的官方价格为依据。

为了进一步施压,戴比尔斯还找出40家卖给以色列人最多钻石的欧美经销商,突然削减了对他们的供货量。对于以色列商人来说,购买和融资都变得十分困难。有些人开始出售库存的钻石,批发价格开始下跌,从而导致以色列银行加紧回收贷款,钻石商为了还款,只好继续出售钻石,于是引发又一轮价格下跌。如此恶性循环,成百上千的以色列钻石商破产,银行接管了他们的货物。

两败俱伤

1981年春天,戴比尔斯的几位老总紧急访问了特拉维夫。他们被告知,以色列银行持有的钻石总价值已达1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全世界钻石的年产量。银行威胁着要讨个说法,否则就把这些钻石全部砸到市场上,把秩序彻底搅乱。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打算把钻石出售到美国或欧洲,却发现没人愿意接手,市场异常低迷,而且充斥着未加工的半成品。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戴比尔斯自己把这些钻石买回去。但是,戴比尔斯却不想当这个冤大头。在萧条的上世纪70年代,为了维持市场秩序,他们已经从俄国和新近独立的非洲国家回购了大量钻石,在此过程中耗尽了自己的现金储备。雪上加霜的是,1980年,为了避免安特卫普的钻石市场崩盘,他们又消耗了一大笔资金。当以色列银行跳出来发难时,戴比尔斯发现自己严重缺乏现金。搞定以色列银行需要大量的现金,如果采取借款的形式获得这笔钱,将完全改变奥本海默帝国的资本结构,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奥本海默家族、其他戴比尔斯的高管,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以色列银行倾销手中的钻石。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形势还是恶化了:几家以色列主要银行偷偷告诉政府,他们面临着数额庞大的坏账损失——统统都是用钻石来作担保的。据银行估计,钻石相关账户的违约金额大概占全部贷款的20%。

这场危机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是银行卖掉钻石,这将造成全球性的市场恐慌;第二个办法,就是借助外部援助帮助银行渡过难关,这些援助可能来自以色列政府或者戴比尔斯,或者两者皆有。各方通过谈判,总算达成了一个解决方案:戴比尔斯回购一部分钻石,以色列政府则给予在钻石贷款上遭受损失的银行一定的豁免。

“没有人料想到,钻石也会跟其他商品一样跌价。”一位以色列银行家对《纽约时报》说。1980年3月,一克拉无瑕钻石的基准价格为6万3千美元,到1981年9月,这个数字跌到了2万3千美元。正是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了以色列银行倾销钻石的行为。1981年底,曾经有一家以色列银行把价值6百万的钻石以4百万的价格售出。通过这场风波,人们很清楚地看到,对于大规模的钻石囤积,戴比尔斯根本无能为力。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