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带来的金价上涨,正让黄金成为市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时下黄金首饰市场上标榜“万足金”、“纯金”、“24K金”、“千足纯金”的产品着实令人看花眼,怎样才能保证金首饰货真价实已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金饰品纯不纯、质量是否可靠,该由谁说了算?”近日,家住丰泽小区的吴女士致电“经济110”栏目热线(18605950110)反映,她的一枚镶嵌在“万足金”戒指上的宝石丢了,她认为是由于黄金首饰的质量出了问题,可找到商家后,却因没有证据而碰壁。吴女士甚至怀疑,商家口口声称的“万足金”,是否真有超过99.99%的纯度?本报记者陈云青
“万足金”饰品
多为概念炒作
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规定,黄金首饰纯度达到99%以上的为市场上所称的“足金”,纯度达到99.9%以上的称为“千足金”。据悉,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名为“万足金”的饰品,令不少消费者摸不着头脑。据涂门街一首饰店柜员介绍,所谓“万足金”首饰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更先进的工艺,制成的首饰成品中黄金的纯度超越了99.99%,因而企业将其标称为“万足金”。
然而,一业内人士称此纯为“市场炒作”,因为任何一种工艺技术都不可能把黄金提炼到真正100%的绝对纯度,国家标准中也并没有“万足金”这一概念。
然而,在不能进行破坏性检验的前提下,用目前的无损检测方法,国内的检验机构基本无法检验这种“万足金”是否具有99.99%以上的纯度,“这也就是说,一旦消费者购买了这种‘万足金’首饰,怀疑其含量是否真有99.99%时,是无法进行检测的”。
盯紧首饰标签
认清“含金量”
对此,市质监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黄金制品的质量问题,国家标准有很明确的规定,即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饰品必须挂牌标明其含金量和重量。同时,由于“万足金”、“纯金”、“24K金”等行业性惯用术语没有列入标准规范内,所以在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只标出行业术语(无标明含金量)的收据,往往使消费者难以维权,导致索赔无据。
“商家开出‘万足金’等模糊性字眼的收款收据,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举措。”德化县质监局陈局长表示,GB11887-2008《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标准明确规定,厂家应在首饰上打上印记,消费者在购买金首饰时,应确保饰品标签上打有厂家代号、材料和纯度及镶嵌首饰主钻石(0.10克拉以上)的质量。例如:北京花丝镶嵌厂生产的18K金镶嵌0.45克拉钻石的首饰印记应为:京18K金0.45ctD,无印记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时,质检机构才能根据印记给予检测判断。
检测费用较高
可与商家共担
“消费者如怀疑购买的黄金首饰存在含金量等质量问题可拨打12365投诉。”陈局长介绍,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检测机构,以往对金首饰质量的认定,有关部门都是将其封样,送往福州的相关资质认定机构检测。
此外,记者了解到,相对于首饰价值而言,检验费用是笔较为昂贵的花销。这种高额的维权成本也是多数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选择不追究的原因。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一旦确定首饰含金量存在猫腻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事先与商家协商检测费用分担之事。一般情况下,检测费用先由消费者垫付,如首饰检测出质量问题,商家必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并接受相关部门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