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奢侈品幸福论
奢侈品幸福论
奢侈在词面上的意义是挥霍浪费,尽管种种调查研究数据指2010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全球各大奢侈品生产商纷至沓来,要抢先在这个市场上圈占地盘,我国的“开征奢侈品消费税”也引出了“奢侈品定义”的讨论,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终究是好是坏?
我们通常会怎样描述自己的幸福生活?引用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汉斯马格奴斯恩森贝格的说法是这样的:“他们总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自己决定做什么或者做多少、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方做。”这位德国作家在预测新奢侈的未来走向时,为奢侈品定义的其中一项是:闲适。这与罗素在《幸福之路》中宣扬的悠闲是一个意思。
罗素所指的悠闲,当然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时间去做你谋生以外感兴趣的事情。这不能直接作为我们为奢侈品定义的标准,但却将幸福指往一个方向:享乐,及创造享乐方式。
奢侈在词面上的意义是挥霍浪费,尽管种种调查研究数据指2010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全球各大奢侈品生产商纷至沓来,要抢先在这个市场上圈占地盘,我国的“开征奢侈品消费税”也引出了“奢侈品定义”的讨论,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终究是好是坏?
对于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一双干净的白布鞋是奢侈品;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来说,粮烟酒是奢侈品,完美人生的三大件:单车、手表和缝纫机;对于下了班坐在星巴克喝拿铁的白领来说,法拉利是奢侈品……尽管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年代,有不同的奢侈品定义,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通过某些奢侈的物件,我们可以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
“学会如何从我们工业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中获得好处”,也是罗素在《幸福之路》指给我们去往的幸福方向之一,他将这归到“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物质,也是商品的拥有,确确实实可以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工业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正如国际上关于奢侈品的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非生活必需品。显然,工业时代仅仅靠生产香皂及柴米油盐是发展不起来的。
对于“非生活必需品”创造及享受“非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奢侈的一个标准,无论你是将之指向物质还是精神,它都是论证“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你无法欣赏和喜爱你正拥有的一切,你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奢侈品,也是非生活必需品,是我们共同将多余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创造出来的物品,尽管它大多数时候表现的是商品,但它往往包含着设计师、艺术家的创意和心血,承载着一个品牌与人类文明发展史不可分割的文化深度,它代表着工业制作最顶级的水准,它的制作过程,从生产商、制作者到购买者,是对幸福生活美好愿望的精心雕琢和打磨的过程。奢侈品是无忧无虑的,它是高贵而且温情的,它备受呵护和赞美并呵护和赞美使用它的人,它超越一切苦难和悲伤,超越尴尬的求生本能,它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人性最值得颂扬的积级面镶嵌在时代的围墙上。
我们在这里将奢侈品消费时代假想成带领我们走上幸福之路的时代,但在中国,仍然只是少数精英在享受这种“幸福生活”,尽管奢侈品有着违背节俭这一美德的另一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奢侈品的号召力,正是精英层不断增加的最大动力。
所以,我们不能腹诽身挎万元名牌限量版包的前台文员,尽管大家猜测她的薪水恐怕只够她交房租的,但那名牌包于她,正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向往。你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夺走一切,但不能夺去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