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至今,翡翠原料市场几经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缅甸“公盘”使得是翡翠身价的水涨船高。
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是最主要的翡翠原料集散地,宫里贵妇们用的翡翠,很多都是云南上贡的。现在还有很多外行误以为云南出产翡翠,其实全世界只有缅甸北部一个地方出产能做首饰的翡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缅甸政府开始组织原料公盘拍卖会,当时最大的买主是中国的国营珠宝厂家——北京首饰进出口公司,买进翡翠原料后加工再卖到香港、东南亚等地,北京首饰进出口公司连续多年获得缅甸政府发的“最佳买主奖”。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翡翠原料的最重要市场转移到了泰国清迈。当时清迈有几家非常有名的中介公司,客人可以到公司看货。当时最大的买主都是香港的翡翠商人,他们买下这些原料后,一般都运回香港的广东道进行加工。位于广东道的一条小街由于大量的翡翠商人云集而日益兴旺,致使那里的房价都暴涨,不管是香港、台湾还是缅甸的翡翠商都要在广东道设店面或办公室。
当时,中国国内改革开放,市场发展,很多翡翠原料被走私到了云南,当时的瑞丽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翡翠集散地。高档料多走清迈到香港,而中低档料多走云南,因此当时云南有大量低档翡翠原料加工、买卖,也使国内很多人误认为云南出产翡翠,其实翡翠仅出产于缅甸。
这一阶段,在缅甸很多老场口开采殆尽,原本堆在场口边的废料也逐渐成了宝物。最开始这些废料有人出钱按堆买走,后来就变成按多少钱一吨卖,再之后就变成了按每一块给价,那些原本被认为一钱不值的废料,也被卖光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缅甸政府严厉控制翡翠原料走私,翡翠原料市场回到了缅甸国内,主要在瓦城(曼德勒)进行销售。记得笔者1996年到瓦城时,也有几家大型的翡翠公司,客人在公司看货,有很多缅甸人拿货来看。街上、停车场也有很多缅甸人拿着翡翠原料,随时随地问人是否想买。仅仅两年之后,情况就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当时的中国地矿珠宝公司总经理袁朝就对笔者透露,在瓦城买原料,买主要排队等着大卖家给看货,卖家一般都先给看一些不好卖的垃圾货,如果不给还价,生意就做不成了。所以为了看到后边的好料,即使是看不上眼的料,也要买下一两块。
进入21世纪,原料市场又有变化。缅甸政府出台更严厉的措施,规定所有翡翠原料买卖一律在政府主办的原料拍卖会上进行,也叫“公盘”,一年四次。瓦城的原料市场也非常萎缩,要买翡翠原料,就只有仰光公盘这一个途经了。
2005年以后,又有几家缅甸大中介公司在缅甸收集翡翠原料,在中国广东的平州举办拍卖会,国内的翡翠行家也都前往参加,但大家对卖家拦标反映很大。所谓卖家拦标,指的就是卖家也在拍卖会上对自己的原料出价,买家只有出价超过卖家的出价,才能有机会买到,而且卖家往往出价过高,使很多买家都无缘心仪的翠料。
2008年10月的仰光公盘,缅甸政府几乎没有拿出什么高档色料,全场拍卖的几乎全是中低档的庄头料,拍卖额也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最低的。据行家们分析,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缅甸政府和矿主并不急于将手上的高档原料出手,这样能够保证高档翡翠的价格不会下跌。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缅甸政府和矿主们都有惜售的心理,也确实是高档翡翠原料库存和产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大家对未来的市场都是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