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
中国明代就有鉴定红宝能力
神奇的红宝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时叫■、红■、紫■,章鸿钊1921年将红宝石英文“ruby”翻译为“■玭”。元明时称之为“红亚姑”、“鸦鹘”、“鸦忽”或“照殿红”。明代杨慎所著的《杨慎外集》又将红色宝石区分为“硬红”和“软红”。根据一些宝石学家的研究,这里的“硬红”其实指硬度很高的红宝石,而“软红”指硬度较低、容易与真正的红宝石混淆的红色尖晶石。《杨慎外集》的记载说明中国最晚在明代就已经完全具备区分红宝石和相对廉价的红色尖晶石的能力了。
红色尖晶石与红宝石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分曾挑战东西方文明。其实,二者的区别在于红宝石有二色性,颜色不均匀,有丝绢状包裹体;而尖晶石是均质体,无二色性,颜色均匀,固态包裹体为八面体。此外,两种宝石的密度、折光率、偏光性都不同。而传统珠宝行业为了更好地区分红宝石和相对廉价的红色尖晶石,除了《杨慎外集》记载的根据硬度使用“硬红”和“软红”的称谓外,大约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还以“大红宝石”一词来专门称呼“红色尖晶石”,原因很简单:后者晶体比起红宝石来通常更大,所以就晶体大小而言,“小红宝石”为真正的红宝石,而历史上的“大红宝石”实际上是指红色尖晶石。
应该说,中国古人根据硬度进行鉴别的举措是珠宝行业里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最迷人的重达361克拉的“铁木尔红宝石”(Timur Ruby)及从1660年就被镶嵌在英帝国国王王冠上的重约170克拉的“黑王子红宝石”(Black Prince's Ruby)都是最近才被鉴定出来是红色尖晶石,并不是真正的红宝石,而这一鉴定所使用的是现代宝石学科学方法。同样,清代皇室、亲王、一品大员顶戴上所镶嵌的所谓红宝石,也是到了近代才被鉴定出大多数只是红色尖晶石,即“大红宝石”。
鉴定
红宝石依透明度可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按颜色可分为水红、粉红、鸽血红、玫瑰红等。有以低档的红颜色宝石冒充红宝石,但这些假红宝石都不具备红宝石特有的色形和光性,也有用廉价人造红宝石来冒充真红宝石,因为人造红宝石在比重、硬度、颜色等方面与天然红宝石极为相似,但是人造红宝石质地匀净,无天然杂质,色泽均匀,常常颗粒较大,缺少自然感。
红色石榴石冒充红宝石:石榴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而红宝石多色性明显;在紫外灯下,石榴石表现为惰性,而红宝石有红色荧光;放大检查时,石榴石内部较洁净,而红宝石内气液包裹体和固态包裹体丰富。
红色电气石假冒红宝石:电气石又称碧玺,具有非常明显的多色性,而红宝石的多色性较弱。此外,电气石刻面宝石在合适方向上可见后刻面棱的重影现象,而红宝石不存在此种光学现象。
红色玻璃是最廉价的红宝石伪品:其实红玻璃为均质体,无多色性,放大检查可见红玻璃内有气泡、漩涡纹等现象。此外,红玻璃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棱线明显,密度较小,手掂有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