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珠宝知识,专家讲堂

新年说“如意”

日期:2009/02/16 来源:编辑:
文章TAG:

兰溪市民间艺人陈少华利用珍珠蚌壳制作的“如意”

藏友毛东林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如意”

从魏晋时期开始,“如意”受到士大夫的青睐,成为帝王将相钟爱的手中物,并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祥瑞、显示主人地位身份以及朋友间馈赠表示恭谦心意的物品。此时的“如意”器形上、功用上以及意义上结合了以往“笏”、“痒痒挠”等器物的特点和寓意。“如意”的头部呈手掌式,作弯曲回头之状,蕴涵“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唐代以后,“如意”手形状弯曲的头部开始逐渐演变为卷云形、团花形造型,柄身扁平,取材上金、玉等珠宝类材质增多,艺术价值开始凸现。

宋代的“如意”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祥瑞图案,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料贵重有加且日趋多样化,除了金、玉,出现了如用珊瑚、玛瑙、沉香木、骨角、象牙等制作并镶嵌珠宝的“如意”。此时的“如意”头部雕刻造型也日趋多样,并赋予各种吉祥驱邪的含义,成为人们祈福纳祥的贵重礼品。“如意”头除了以灵芝造型外,有的“如意”头上刻一个大寿字,周边围绕着五只飞翔的蝙蝠,名为“五福(蝠)捧寿”。也有的“如意”头被雕成左右两个柿子状,“柿”、“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若再加以万年青图案,名为“万(万年青)事(柿)如意”……这时期的“如意”,长度逐渐缩短,实用功能消退,开始演化成为纯粹的一件祥瑞玩赏器物。至明末时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如意”制作工艺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被视为宫廷贵重礼品。每逢重大喜庆佳日,王公大臣督抚,皆献“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皇宫贵族的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同时“如意”还是皇帝选后的信物和凭证,也常常成为帝、后赏赐臣子、亲信以及外国使者礼品。故有了“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