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耐华高级制表技术研究所翻新重开
1887年7月30日,创办人于瑞士联邦知识产权署将美耐华(Minerva)品牌名称及剪头形商标注册。19世纪末,罗伯特家族第二代传人接掌公司业务,并全面掌握所有制表工序技术。查尔斯?伊凡?罗伯特的儿子努力拓展垂直式自制生产模式,强化独立运营能力。1902年公司开始自行研制怀表机芯,随后10年研发了十多个自家的半成品机芯,大多装配圆柱形或铆钉丁式擒纵结构,并具备计时及秒表功能,钢质杠杆部件外型造工已显出独特风格,令美耐华计时表机芯结构布局别树一帜,这特色至今不变;产自那一年代的19法分直径Calibre No. 3机芯已享有盛名,为品牌进一步研发其他机芯奠下稳固基础。
1909年,美耐华成为第一批生产腕表机芯的制造商之一,见证了上世纪初腕表时代的正式来临。这段时间,美耐华虽然在技术上创出佳绩,但罗伯特家族却因重大的私人问题而被受打击而逐步淡出,影响力大不如前。至1929年,公司正式易名Minerva SA;1935年4月25日由查理斯?侯辛拿(Charles Haussener)及1921年起效力美耐华的杰克斯?比诺特(Jacques Pelot)两人联手收购,由侯辛拿出任机芯生产主管,比诺特任研发部门主管。比诺特是一位制表天才,在努力拓展产品种类之余,更悉心设计了一款非常杰出的计时秒表,所装配的42Calibre机芯直径为19法分,摆频每小时36万次以上(50赫兹),计时准确度高达百分一秒。当时,瑞士制表业正逐渐向工业化生产模式迈进,然而美耐华却努力维持原有设施规模,以保留少产量而高品质的产品定位。美耐华高举正宗制表厂旗帜,发挥大师表匠及原装生产器械的优势,遂能继续擷取传统制表工艺之长,创制出顶级机械时计。
2006年末,美耐华与万宝龙结盟转型为「美耐华高级制表技术研究所」,专注将古老制表工艺及复杂功能技术薪火相传,由于拥有全面生产的技术优势,遂能将提升瑞士传统人手制表工艺提升至更高境界;但正因手制工序繁复耗时,产量自然稀少弥珍。
由2007年起,万宝龙投放了庞大资金以保存美耐华的优秀资产,为当今及后世的收藏家呈献顶级时计艺术。研究所成立的目标是发扬及进一步提升美耐华的技术造诣,所以研究所的角色有如研究智库,首要任务为人才培训,让新一代年轻表匠能互相交流及钻研传统工艺,从中领悟历代前辈大师的治事态度及宝贵经验。万宝龙投资成立另一个组织--「美耐华高级制表技术研究所」(Fondation Minerva de Recherche en Haute Horlogerie)的目标也在于此,并为首个非谋利项目投入资源及作出技术设备支持;基金会计划为制表业从业员举办展览、工作坊及研讨会活动,期望让更多对钟表艺术有兴趣的认识分享研究所的资源。为实现这目标,万宝龙首项重要工作是将表厂总部原址全面翻新,工程已于2008年10月竣工,随后会向公众人士及收藏家开放,这实属庆祝美耐华150周年的最佳献礼。
传统新貌,时计工艺摇篮
过去18个月来,「美耐华高级制表技术研究所」的制表匠为新表系列费尽心机,建筑工人及装修工匠也为翻新工程忙得不亦乐乎,为建筑物外墙刷上新油漆,表厂顿然面貌一新。翻新工程的原则是尽量保存表厂过去150年来的历史特色及原有设备,为未来的150年发展做好准备。因此,百多年前的古老橡木地台及人字拼花地板得以保留,但全新双层玻璃窗的窗框及拱框尽量复制原有的风味,其他室内旧窗户经过重新油漆后已装回原位,电力及资讯技术系统也已重新安装铺设。
除先进的CNC电脑机床及钢线刻蚀器械外,表厂原有的古老制表器材原封不动,此等古董一般就只有博物馆方可得到。保留古董一方面令表厂的历史风味得以延续,更实际的考虑是,如果CNC机床的效率还不如旧有的冲压机,为何要将后者弃掉呢?这些年来,这里的工作室一直新旧并用,电脑机械及古老机床及量度工具各司其职;表匠也一直沿用原有的制表工作室,如果旧有设备不是功能尽失,表匠们是绝对不舍得弃掉的。
此次翻新工程最明显的改动是,阁楼中庭三角形楼顶换上了玻璃外罩,连朝街一面的一道窄窄小阳台,新改建部分与原有建筑完美融合,仿佛浑然天成。在往后的日子,传媒或公众前来参观,又或者是顾客亲自到取维莱尔1858系列腕表的时候,都可以一睹这里新旧融合、传统精神不灭的美耐华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