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5月28日发表题为《印度打造“新钻石王国”》的文章说,通常,一提到钻石,人们马上会想到盛产钻石的南非、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好莱坞影星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血钻》更加深了人们“非洲产钻石”的印象。然而非洲矿工挖毛钻,欧美富人买钻石,这其中的加工环节却在印度。如今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苏拉特已成为全球钻石加工中心,世界上92%的钻石是在这里切割的。印度也因此被称为“新钻石王国”。
苏拉特是全世界最大的钻石切割和打磨中心
印度钻石商人其实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巴伦布尔村、由数百户家庭通过姻亲关系结成的庞大家族——贾殷(Jain)世家。他们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和信誉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过去的钻石“霸主”——犹太人一样,亲密的血缘关系也为贾殷家族的钻石生意提供了许多便利。
印度人最初从钻石行业的最底层做起,特别是犹太人的大公司不感兴趣的毛钻生意,然后把钻石运回印度进行切割和抛光,这样便节省了80%的劳动力成本。最后的加工程序再由设在孟买和苏拉特等地的家族企业负责。随著利润率的提高,印度商人不断投资、扩张和增值,逐步涉足成钻市场并最终超越了犹太人。
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被誉为“世界钻石首都”,在钻石的切割、加工、设计及销售行业中一直居于中心地位,全球80%的毛坯钻石和一半的成品钻石(简称成钻)在安特卫普交易,这里共有1500多家钻石零售和批发公司以及4家钻石交易所。六十年前,世界上所有的钻石交易所都集中在这里,可后来其它繁华的国际都市如阿联酋的迪拜和印度的孟买等地相继共出现了20家钻石交易所,抢走了很多市场份额。现在安特卫普却日薄西山,正面临著印度强有力的威胁。
印度钻石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孟买和苏拉特,特别是苏拉特凭借港口城市的便利,钻石工业发展得很红火。那里的钻石加工厂尽管加工工具往往多是锯子和凿子等,但那里打磨出的产品照样能拿到纽约第五街、伦敦邦德街等著名商业街上出售。去年,印度钻石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而印度花在毛钻进口上的钱只有出口额的25%,巨大的贸易顺差令印度官员笑逐颜开。钻石加工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仅苏拉特就有80万人从事钻石加工,而安特卫普只剩下800名钻石工人,远不及七十年代的2.5万人。
不仅如此,印度还希望将孟买建设成新的“钻石之都”。去年印度政府宣布对毛钻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同年毛钻的总进口额就接近20亿美元。政策优惠将会对印度正在兴起的钻石珠宝行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尽管如此,印度的“新钻石王国”梦仍然需要克服诸多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官僚作风问题,例如Bharat钻石交易所项目迟迟没有进展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干涉抬高了成本且降低了效率。在印度,钻石商人不是只和一个部门打交道,而是要面对中央、地方多级政府的多个部门。此外,他们必须缴纳增值税,而税款返还的时间较长,因此阻碍了公司企业的资金流动。
同时,最新的行业动态以及经济全景也给印度增加了少许难度。首先,由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调整全球毛钻分销策略和拒绝了一些印度客户,印度国内的毛钻的供应量将会持续下降。其次,卢比价格看涨以及美国经济放缓也对印度的钻石加工行业造成了一定打击。
除此之外,还面临同行的激烈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毛钻生产国,南非不愿看到大部分钱被印度分走,当地商人也急起直追。由于不是原产品拥有者,印度在面对“钻石王国”南非的竞争时也有几分胆战心惊。
同时,印度还必须面对来自其它国家的激烈竞争。如中国目前拥有超过3万名钻石加工技师,仅次于印度,他们主攻大型珠宝钻石加工业务,每年进口毛钻约10亿美元。另外,与受欧盟约束的安特卫普不同,迪拜有新的现代化设施和免税以及对于非法资金转移的操作更为宽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印度目前在全球钻石加工行业中约占57%的市场份额,到2015年可能下降至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