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像珐琅、金雕这样古老而传统手工艺日渐没落,与石英危机的出现有着很大关系。其实,石英危机的出现并没有对这种变革起到决定作用,但将电子加工过程引入到珠宝或钟表盒的生产,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理念。除一些个例外,人们从此认为手工装饰艺术,如上釉、雕刻、雕花等,欠缺商业性。珐琅工艺的起源与搪瓷加工的起源紧密相连,后者以玻璃化的涂料起到装饰效果,金属氧化物在火的作用下变幻出各种色彩。
百达翡丽博物馆内的珐琅钟表
珐琅的加工工艺在我们业内被认为主要有6种:嵌金属丝花纹珐琅、镂刻型珐琅、利摩日(Limoges)式珐琅、珐琅画、彩绘玻璃珐琅以及现代工业珐琅。尽管这些技术源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所有的技术至今仍然被广泛知晓。如果要探讨珐琅制作中,哪项技术是最难操作的?我想那一定是珐琅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微绘珐琅,因为这一技术无论是对颜色使用的精准度还是对火的处理要求都很高。由此需要极强的艺术感和对微型装饰画特殊的加工技能,比如对画有人物、风景或花卉的手表进行装饰。
“中国表”这一概念出自于著名钟表专家Alfred Chapuis于20世纪初出版的专著——《中国表》(La montre chinoise),追溯历史,从清中期直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都是西方钟表市场的主要客户,瑞士表匠也纷纷按照中国人的喜好制作出“成双成对”的钟表。
如同我在前面所说的,所有的珐琅技术现今已然被人们普遍知晓,但这只是从总体上讲。而在具体操作方面,根据各种技术的涉及面的不同,如今有一些技术已不被使用。这么说来,从前制品的质量和技艺都要优于今天的作品。然而,我也要提到如今大规模运用在钢铁上的工业珐琅。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基本应用,如锅具、路牌、火车站告示牌的涂料等。一些现代艺术家将这种应用使用到对大楼的内外装饰上。当然,这类珐琅应用不在我们这里的讨论范围内。除了1640 年前后布卢瓦及巴黎的手表外,我最喜欢的是著名的“中国表”,这些钟表是19世纪初在日内瓦制造的,其外形极为美观,有钟表状的、活动机械状的,有的能发出音乐、有的如鸟儿歌唱。